[实用新型]一种利用NFC唤醒动态令牌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63718.1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1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恒奎;徐永君;袁剑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体威尔电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于国富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nfc 唤醒 动态 令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NFC唤醒动态令牌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网银、网游、电信运营商、电子政务、企业等领域,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大多采用一些安全便捷的防盗技术。挑战应答型动态令牌由于可以设计出较丰富的应用模式,支持不同的应用需求,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银行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由于挑战应答型动态令牌不存在兼容性问题,可方便应用在手机网银上,大有逐步取代USKey的趋势。
但是,目前,使用挑战应答型动态令牌技术进行网银等交易,存在用户手动输入交易信息、动态口令及按键确认等环节对动态令牌进行唤醒,使动态令牌进入某种工作状态,即存在需要人为干预来唤醒动态令牌,所以,用户使用动态令牌技术进行网银交易等操作时使用不方便,用户体验受到了严重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NFC唤醒动态令牌的装置,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NFC唤醒动态令牌的装置,包括:NFC信号指令控制器1、NFC信号收发器2、NFC信号感应器3和动态令牌4,NFC信号指令控制器1与NFC信号收发器2电连接,NFC信号感应器3与动态令牌4电连接。
优选地,NFC信号感应器3包括感应电路5,感应电路5由线圈6、第一整流二极管7、电容8和第二整流二极管9串联组成,在电容8的两端连接有电输出接口13。
更优选地,NFC信号感应器3包括感应电路5和限幅电路10,其中,感应电路5由线圈6、第一整流二极管7、电容8和第二整流二极管9串联组成;限幅电路10并联在感应电路5的电容8的两端,限幅电路10包括串联的第一电阻11和第二电阻12,第一电阻1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电输出接口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利用NFC唤醒动态令牌的装置,使用NFC信号收发器和NFC信号感应器,完成了NFC信号指令控制器和动态令牌之间的近场无线通信,实现了对动态令牌的自动唤醒,而无需手工按键唤醒动态令牌,简化了用户操作流程,提升了动态令牌使用的便捷性;同时,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还可以通过NFC信号指令控制器发送不同的指令,使动态令牌自动进入待机、停机或正常工作等不同的状态,在待机、停机或工作等不同的状态之间任意切换,实现对动态令牌的各种状态的唤醒,扩大了自动唤醒动态令牌的可操作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利用NFC唤醒动态令牌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NFC信号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另一种NFC信号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1NFC信号指令控制器,2NFC信号收发器,3NFC信号感应器,4动态令牌,5感应电路,6线圈,7第一整流二极管,8电容,9第二整流二极管,10限幅电路,11第一电阻,12第二电阻,13电信号输出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NFC唤醒动态令牌的装置,包括:
NFC信号指令控制器1、NFC信号收发器2、NFC信号感应器3和动态令牌4,NFC信号指令控制器1与NFC信号收发器2电连接,NFC信号感应器3与动态令牌4电连接。
近场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写为NFC)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NFC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演变而来,可在13.56MHz频率运行于20厘米距离内,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数据传输。NFC支持读卡器、卡模拟、点对点三种工作模式,相对于其它非接触通信技术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被认为在移动支付领域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体威尔电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艾体威尔电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637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以太网光纤传输接入装置
- 下一篇:背光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