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通道液压马达式主动稳定杆的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54937.3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5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赵韩;孙浩;章碧鸿;黄康;甄圣超;陈怀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美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G21/055 | 分类号: | B60G21/055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吴娜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通道 液压 马达 主动 稳定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主动稳定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通道液压马达式主动稳定杆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稳定杆是汽车独立悬架系统的重要安全件,在汽车转弯或遇到阻力时可提高操作的稳定性,保证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其任务是防止车身在转弯等情况下发生过大的横向侧倾。常规装有普通横向稳定杆的被动悬架很难同时满足乘坐舒适性与操纵稳定性两方面的要求,并且无法实时调整悬架的侧倾刚度,在速度高且转向情况下车辆容易产生侧倾,若侧倾过大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感和不安全感。相比于常规横向稳定杆,主动稳定杆系统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汽车横向倾翻、改善转向平衡性以及汽车的行驶状况。
目前,国内还没有生产制造主动稳定杆系统的汽车企业,且也无自主开发的能力,国产汽车的稳定杆一般都属于被动式,而这类稳定杆在反侧倾程度上的能力十分有限,尤其针对越野车这类侧倾程度较大的,被动式的稳定杆就显得更加吃力,因此,在安全性与舒适性上,还远远达不到主动稳定杆的要求。只有一些高校等研究单位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但都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车辆在侧倾行驶时更加安全、舒适的双通道液压马达式主动稳定杆的控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通道液压马达式主动稳定杆的控制系统,包括用于采集车辆方向盘转角信号的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用于采集车辆行驶速度信号的车速传感器、用于采集车辆在转弯时的横向加速度信号的横向加速度传感器以及用于采集油箱油位信号的油位传感器,四者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前通道电磁换向阀驱动电路、前通道压力控制阀驱动电路、后通道电磁换向阀驱动电路、后通道压力控制阀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前通道电磁换向阀、前通道压力控制阀均安装在前通道液压系统的油路中,前通道液压系统的液压马达输出扭矩信号至前通道稳定杆;后通道电磁换向阀、后通道压力控制阀均安装在后通道液压系统的油路中,后通道液压系统的液压马达输出扭矩信号至后通道稳定杆。
所述控制单元由方向盘转角信号处理电路、车速信号处理电路、横向加速度信号处理电路、油位信号处理电路以及主控芯片组成,方向盘转角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与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的输出端相连,车速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与车速传感器的输出端相连,横向加速度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与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相连,油位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与油位传感器的输出端相连,方向盘转角信号处理电路、车速信号处理电路、横向加速度信号处理电路、油位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均与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入端相连,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前通道电磁换向阀驱动电路、前通道压力控制阀驱动电路、后通道电磁换向阀驱动电路、后通道压力控制阀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主控芯片包括单片机MC9S12DG256及其外围电路,所述外围电路包括PLL锁相环电路、晶振电路、BDM调试电路、复位电路、电源电路和电源指示电路。
所述方向盘转角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由电阻R201、电容C201、电阻R202、电容C202组成的第一二阶有源滤波器,电阻R201的一端与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相连,第一二阶有源滤波器与运放U4A的正相输入端相连,运放U4A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201、电阻R204、单片机MC9S12DG256的51脚相连,电阻R204通过电阻R203接地,运放U4A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203接地,所述运放U4A采用NE5532P芯片;所述横向加速度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由电阻R205、电容C203、电阻R206、电容C204组成的第二二阶有源滤波器,电阻R205的一端与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相连,第二二阶有源滤波器与运放U4B的正相输入端相连,运放U4B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203、电阻R208、单片机MC9S12DG256的52脚相连,电阻R208通过电阻R207接地,运放U4B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207接地,所述运放U4B采用NE5532P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美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未经浙江美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549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空调壳体
- 下一篇:水陆两栖船用多功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