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窗排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40051.3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0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谢艳范;张祥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7 | 分类号: | B60R13/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6 | 代理人: | 郭一斐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窗 排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窗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客车侧窗多为单层钢化玻璃、双层中空玻璃及各式开口窗等结构,侧围内部(侧窗侧向及下部)装饰件多为侧围装饰板(PVC板、胶合板或复合各式皮革面料等)、侧窗下装饰件(PVC件、铝材件、PU件等)、侧窗立柱装饰件(PVC件、铝材件、PU件等)等组合形成。在实际运行工况中,侧窗内表面常易结雾、结露及结霜,并在车内暖流作用下形成水流经侧窗下装饰件渗入车身骨架或车内侧围装饰板缝隙及表面,导致侧窗下部车内装饰件出现起皮、污损、松脱及骨架的锈蚀,影响乘员的感受度及车辆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将车窗上的积水导向预设位置的车窗排水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窗排水结构,车窗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和立柱,所述下横梁上覆盖下横梁装饰件,所述立柱上覆盖立柱装饰件,该车窗排水结构包括:排水管;
所述下横梁装饰件上设置排水槽;
所述排水槽内设置排水孔;
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所述下横梁装饰件和所述下横梁之间;
所述排水管的两端均设置在预设位置,并且在管壁上设置集水孔;
所述集水孔与所述排水孔相对应;
车窗上流下来的水进入所述排水槽,并从所述排水孔流出,通过所述集水孔进入所述排水管内,进而流向预设位置。
较优地,所述下横梁装饰件上设置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抵接在所述下横梁上,用于使所述下横梁装饰件与所述下横梁之间形成避位空间;
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所述避位空间内。
较优地,所述下横梁装饰件还包括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避位空间内,用于固定所述排水管。
较优地,所述固定部为Ω形,并与所述排水管相适配;
所述排水管卡接在所述固定部上。
较优地,还包括连通管;
所述连通管通过所述排水孔和所述集水孔分别与所述排水槽和所述排水管连通。
较优地,所述立柱上设置通孔,所述排水管在所述通孔中穿过。
较优地,所述排水孔设置在靠近所述立柱的位置,用于使所述立柱装饰件覆盖所述排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将车窗上的积水导向预设位置,并且整洁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窗排水结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排水孔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窗排水结构另一实施例连通管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窗排水结构另一实施例通孔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排水孔位置示意图;
其中:1下横梁;2立柱;3下横梁装饰件;4立柱装饰件;5排水管;6排水槽;7排水孔;8集水孔;9支撑部;10避位空间;11固定部;12连通管;1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车窗排水结构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车窗排水结构,车窗包括上横梁(未示出)、下横梁1和立柱2,下横梁1上覆盖下横梁装饰件3,立柱上覆盖立柱装饰件4,该车窗排水结构包括:排水管5;
下横梁装饰件3上设置排水槽6;
排水槽6内设置排水孔7;
排水管5设置在下横梁装饰件3和下横梁1之间;
排水管5的两端均设置在预设位置,并且在管壁上设置集水孔8;
集水孔8与排水孔7相对应;
车窗上流下来的水进入排水槽6,并从排水孔7流出,通过集水孔8进入排水管5内,进而流向预设位置。
采用这样的结构方式,不仅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当车窗上结雾、结露及结霜,在车内暖流作用下形成水流时,由于下横梁装饰件3与车窗玻璃是无缝搭接的,水流能够沿下横梁装饰件3流进排水槽6内,并从排水孔7流出,通过集水孔8进入排水管5内,进而流向预设位置。这样避免水流渗入车身骨架或车内侧围装饰板缝隙及表面,导致侧窗下部车内装饰件出现起皮、污损、松脱及骨架的锈蚀,影响乘员的感受度及车辆的质量。
较优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实施方式,下横梁装饰件3上设置支撑部9,支撑部9抵接在下横梁1上,用于使下横梁装饰件3与下横梁1之间形成避位空间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400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束插件定位固定支架
- 下一篇:一种折叠登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