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快速煤质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7404.4 | 申请日: | 2014-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9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强;李国强;康琰;曲令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科富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00 | 分类号: | G01N2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春;李想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快速 煤质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的智能检测仪器,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快速煤质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对煤质的监测,现阶段多采用采样、化验的方式进行,对煤质的快速监测现在多采用便携式热值快灰仪的方式进行。传统化验方式效率低、时间严重滞后,不及时反映煤质的情况,也不能及时防止掺杂施假;便携式热值快灰仪是公告号为“CN 201159721Y”的专利产品,对入厂煤的检测现场的使用中需要一定的人力参与,并且可能存在人为做假可能,最重要的是它只能对煤车表层0.8米内的煤进行测量,煤车下层的煤无法测量到,而往往掺杂施假者将煤矸石放在煤车的下层,这样就不能反映煤车下层的情况。有些用户为了测到煤车底层煤的煤质,只有在煤车卸车后对煤进行监测,但此车煤已经卸车,处理起来相当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解决现有的便携式热值快灰仪不能实现自动化操作的问题,提高了它的使用效率,降低了人力劳动强度,杜绝了人为参与因素,解决了测量煤车入厂前的煤质快速测量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全自动快速煤质检测系统,所述检测系统包括测量探杆5和热值快灰测量装置4,还包括安装在支撑架25上控制测量探杆5前后移动的大行车运行机构35和控制测量探杆5左右、上下、旋转移动的小行车运行机构36,所述大行车运行机构包括大行车20和大行车行走电机19,小行车行走机构包括小行车22和小行车行走电机21;所述测量探杆5包括安装在探杆底部的钻头钻煤装置1和安装在探杆顶部的传动连接装置6,所述传动连接装置6连接在小行车22底部;所述热值快灰测量装置4安装在测量探杆5中,通过固定装置7固定在测量探杆5内部的钻头钻煤装置1上,热值快灰测量装置4包括固定在固定装置7上的放射源控制机构10和安装在放射源控制机构10上的控制电机8,γ放射源9设在放射源控制机构10内,热值快灰测量装置4还包括与安装在热值快灰测量装置4上部的微电脑控制板12相连的光电闪烁探测器 11,在热值快灰测量装置4上部还安装485通讯装置I13;控制柜17内还安装有485通讯装置II18,PC机15与PLC16通信连接,PLC16连接大行车行走电机19、小行车行走电机21和热值快灰测量装置4。
所述测量探杆5还包括侧面排煤装置45和下面排煤装置46。
所述测量探杆5还包括安装在测量探杆4的杆壁上的双螺旋排煤装置2、ABS板透源保护装置3、铝板。
所述小行车22内部还安装一个带动测量探杆5做上下、螺旋运动的小小车,小小车连接螺旋运行机构37和升降运行机构38,所述传动连接装置6连接在小小车底部。
所述热值快灰测量装置4还包括恒温控制系统。
所述光电闪烁探测器 11包括光子传感器34。
所述微电脑控制板12包括放大电路33、切换控制电路32、脉冲鉴别电路31、微单片机处理系统30,光子传感器34连接放大电路33,放大电路33连接切换控制电路32,切换控制电路32连接脉冲鉴别电路31,脉冲鉴别电路31连接微单片机处理系统30,微单片及处理系统30连接485传输电路40,485传输电路40连接485通讯模块I13。
所述PC机15还连接摄像头定位系统41。
所述PLC16还连接有遥控传输系统39和挡车器43。
所述PLC16放置在控制柜17。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便携式热值快灰仪不能实现自动化操作的问题,提高了其使用效率,降低了人力劳动强度,杜绝了人为参与因素,解决了全段面测量煤车进厂前煤质监测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测量探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热值快灰测量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科富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郑州科富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74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