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颗粒纳米金属粒子定向输运的激光成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5267.0 | 申请日: | 2014-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02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汤勇;曾健;陈灿;张仕伟;李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3/105 | 分类号: | B22F3/10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罗观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 纳米 金属 粒子 定向 输运 激光 成型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烧结成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单颗粒纳米金属粒子定向输运的激光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制造技术,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与传统切除加工技术不同,3D打印是一种利用熔融金属、粉末或高分子聚合物等具有粘接性的材料,利用逐层堆叠原理来构造模型的技术。
常用3D打印方法用粘接剂将粉末层粘接起来形成薄层;从喷头内喷出熔融塑料,塑料凝固后粘接形成薄层;或者采用光敏材料通过光固化等方法逐层堆叠成型。通过3D打印,原理上可以制造出几乎任何形状的模型。
然而,加工精度是限制3D打印技术被进一步应用的瓶颈。激光粉末烧结成型近年来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通过提高激光光斑的尺寸,能够提高成型精度。可以近似认为激光光斑尺寸就是其成型的最高精度。然而,随着微纳精密制造的发展,现有激光烧结成型设备的成型精度依然不能满足精密元件,如精密生物支架、航天航空精密仪器和光电元件等的要求。例如,生物支架成型精度一般要在200um到10nm,从而在表面形成微纳结构,以满足微观上细胞粘附、分化、增值等要求,。基于此,能否进一步提高3D打印的成型精度成为其能否被应用于使用要求更高的领域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型精度高的单颗粒纳米金属粒子定向输运的激光成型设备,不仅操控简便易行,而且可以模块化。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单颗粒纳米金属粒子定向输运的激光成型设备,包括混合进样系统1、空气动力学透镜2、共焦激光器组3和工作台4;工作台4为活动平台,能在X、Y或Z轴方向运动。
所述混合进样系统1连接空气动力学透镜2,空气动力学透镜2位于工作台4上方;
所述共焦激光器组3位于空气动力学透镜2与工作台4之间。
所述混合进样系统1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样机构、用于形成气溶胶流的混合腔1-5、缓冲腔1-6;
所述进样机构分为两个出口并联的支路,该两个支路中均包括依次连接的气源1-1和流量控制阀1-2;
该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的流量控制阀1-2与混合腔1-5之间设置粉末储存腔1-4,在另外一个支路的流量控制阀1-2与混合腔1-5之间设置流量计1-3;
所述进样机构两个支路的出口并联后连接混合腔1-5,混合腔1-5再通过管路连接缓冲腔1-6。
所述缓冲腔1-6设置在空气动力学透镜2的上端部。
所述空气动力学透镜2包括柱形腔体2-1和设置在柱形腔体2-1下端部的喷嘴2-3;
在柱形腔体2-1内设置透镜组2-2,该透镜组2-2由多个相互间隔、沿柱形腔体2-1轴向排列并固定在柱形腔体2-1内的透镜构成;柱形腔体2-1与水平面垂直。
所述透镜组2-2的每个透镜上均开有圆孔,各圆孔的轴线与喷嘴2-3的轴 线同轴。
所述缓冲腔1-6腔体的内侧壁由上至下逐渐收缩;或者缓冲腔1-6的内侧壁与内底壁之间弧形的圆滑过渡。
每个透镜上的圆孔的孔径各不相同或者相同。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通过混合进样系统1、空气动力学透镜2和共焦激光器组3的具体结构组合,改变了原有激光烧结成型设备提高精度的思路。
若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欲进一步提高激光光斑直径,则会遇有技术难度高、成本高等制约。而本设备通过加入空气动力学透镜结构及混合进样系统1等其他改进,即能将粉末精度显著的得以提高(至纳米级),解除了激光光斑尺寸的限制。
与现有纳米级加工设备相比,本设备可粒子单向输运,熔滴熔覆位置可控。
本设备技术手段简便易行,设备可模块化设计、生产,具有积极的技术效果和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单颗粒纳米金属粒子定向输运的激光成型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图1透镜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单颗粒纳米金属粒子定向输运的激光成型设备,包括混合进样系统1、空气动力学透镜2、共焦激光器组3和工作台4;
该工作台4为可活动的平台,在X、Y或Z轴方向运动,即在X、Y同 一水平面上运动,可获得具有纳米级线宽的二维图样;在Z轴方向运动,图样逐层堆叠,可获得纳米级精度的三维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52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型落地铣床主轴箱
- 下一篇:一种复合磁场的电磁振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