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助力车用智能铅酸蓄电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17726.2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9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薛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48;H01M10/4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韩凤 |
地址: | 2141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助力车 智能 蓄电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蓄电池,具体是一种电动助力车用智能铅酸蓄电池。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由蓄电池槽、蓄电池中盖、正负极板、电解液、隔板、极柱等主要材料组成。单体铅酸蓄电池由一对正、负极板组成,1个单体蓄电池电压为2V。一般电动助力车用铅酸蓄电池由6个或8个单体蓄电池串联组成单只蓄电池,电压为12V或16V。其单只12V或16V铅酸蓄电池使用的情况较少,一般为多只蓄电池串联起来组成电池组(48V、64V)进行使用,尤其在动力电池比较明显。铅酸蓄电池组充放电过程是一个化学反应过程,化学反应必然会出现快慢不一致现象,对铅酸蓄电池也存在同样的道理,在充放电过程中,多个单体蓄电池会出现不一致现象,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不一致现象会越来越明显,一个或几个单体铅酸蓄电池性能会低于其它单体蓄电池,行业内将放电性能低于其它单体的现象称之为落后,将对应的单只蓄电池称之为“落后电池”,对于深循环条件下使用的铅酸蓄电池组,其产生“落后电池”比例会尤为明显。试验数据表明:放电深度增加,“落后电池”的比例随之增加;单体铅酸蓄电池数量越多,“落后电池”的比例也随之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蓄电池配备平衡电路板,从而对每个单体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进行控制、调节,极大减少或杜绝铅酸蓄电池中“落后电池”的产生,从而提高蓄电池组使用过程的一致性,为此专门设计了一种智能铅酸蓄电池的结构。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动助力车用智能铅酸蓄电池结构包括:蓄电池槽和蓄电池中盖组合成的蓄电池,所述蓄电池槽内具有多个单体蓄电池,每个单体蓄电池上方为一对正、负极板,正、负极板通过汇流排和过桥接线端子分别引出极柱,单体蓄电池之间通过过桥接线端子进行连接,每个单体蓄电池的极柱连接有信号线,多根信号线排列于蓄电池中盖内侧,并连接至蓄电池中盖上的接插件,在蓄电池中盖外侧具有容纳平衡电路板的空间,平衡电路板与蓄电池内的信号线通过接插件进行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极柱外设有O型圈,在O型圈上有导热密封胶,极柱通过O型圈、导热密封胶与蓄电池中盖进行密封连接。
所述极柱包括中间接线极柱和外接线极柱,中间接线极柱端部埋于蓄电池中盖内,外接线极柱对应整个蓄电池的正、负极,穿过蓄电池中盖上的通孔露出蓄电池外部,供与其它蓄电池组成蓄电池组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多根信号线在蓄电池中盖汇集一起,通过蓄电池中盖上的凹槽进行整齐排列。
作为优选,所述的蓄电池中盖上配合设有盖片,将中间接线极柱、信号线完全覆盖。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对蓄电池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使每个单体蓄电池设有信号线,信号线排列于蓄电池中盖内部,在蓄电池中盖外侧设置平衡电路板,平衡电路板与蓄电池信号线通过接插件进行配合连接,从而通过平衡电路板对每个单体蓄电池进行控制、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铅酸蓄电池组和电池槽示意图。
图2为电池中盖与电路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对蓄电池结构进行改进,用于与平衡电路板进行配合,平衡电路板通过连接导线对单体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进行检测、控制、调节,从而保证单体蓄电池之间的一致性,提升蓄电池组的一致性。
所述的智能铅酸蓄电池结构包括:如图1所示的蓄电池槽15和图2所示的蓄电池中盖4组合成的蓄电池,所述蓄电池槽15内具有多个单体蓄电池,每个单体蓄电池上方为一对正、负极板16,正、负极板16通过汇流排17和过桥接线端子12分别引出极柱,单体蓄电池之间通过过桥接线端子12进行连接,每个单体蓄电池的极柱连接有信号线,多根信号线排列于蓄电池中盖4内侧,汇集在一起形成总的连接信号线5,并连接至蓄电池中盖4上的接插件1,在蓄电池中盖4外侧具有容纳平衡电路板3的空间,总的连接信号线5与平衡电路板3之间通过接插件1进行连接。
所述极柱包括中间接线极柱11和外接线极柱14,中间接线极柱11端部埋于蓄电池中盖4内,外接线极柱14对应整个蓄电池的正、负极,穿过蓄电池中盖4上的通孔2露出蓄电池外部,成为蓄电池的正、负接线端子,供与其它蓄电池组成蓄电池组使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连接组成蓄电池组。
极柱外设有O型圈,在O型圈上有导热密封胶,极柱通过O型圈、导热密封胶与蓄电池中盖4进行牢固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未经无锡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177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用锂电池组的热管理系统
- 下一篇: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