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氟膜层热封膜的锂离子电池铝塑膜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11228.7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79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曙光;唐春峰;徐海燕;纪孝熹;方艳;吴松;董青山;高小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8 | 分类号: | H01M2/08;B32B27/06;B32B27/32;B32B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陈新胜 |
地址: | 336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氟膜层热封膜 锂离子电池 铝塑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次锂离子电池铝塑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氟膜层热封膜的锂离子电池铝塑膜。
背景技术
当前正在使用的电池铝塑膜袋的热封膜大都是用聚烯烃多层复合膜,这些电池铝塑膜袋的阻隔性是单纯依靠铝箔优异的阻隔性才能保持优异的性能,聚烯烃多层复合膜不能对铝箔的阻隔性产生良好的增益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氟膜层热封膜的锂离子电池铝塑膜,氟膜层夹在两层聚丙烯之间,能够增强聚丙烯复合层的延展性,阻隔性和耐腐蚀性;具有氟膜层的聚丙烯复合层与铝箔结合后能够对铝箔的延展性和阻隔性产生良好的助益作用,并且让热封膜的耐腐蚀性显著提高,从而更大地提高了锂离子电池铝塑膜的延展性、阻隔性和耐腐蚀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氟膜层热封膜的锂离子电池铝塑膜,包括由外向内顺序层叠的尼龙层、第一胶黏剂层、铝箔、第二胶黏剂层和热封膜,所述热封膜由聚烯烃膜、氟膜和热封聚丙烯膜由外向内顺序层叠而成。
所述聚烯烃膜厚度为5um-10um。
所述氟膜厚度为15-20um,透光度为70-80%。
所述热封聚丙烯厚度为20-30um。
所述热封膜总厚度为40-50um。
所述聚烯烃膜为一种微观形状为树枝状的无规共聚聚烯烃膜。
所述氟膜为用于太阳能透明背板中的透明氟膜中的一种。
所述热封聚丙烯膜为从酸改性的聚丙烯树脂、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未改性的聚丙烯树脂等中选取一种作为原材料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聚烯烃膜、氟膜和热封聚丙烯膜组成的热封膜,相对传统锂离子电池铝塑膜的热封膜具有更好延展性、阻隔性和耐腐蚀性。具有这种热封膜的锂离子电池铝塑膜,可以减少聚烯烃多层复合膜的层数,由此大幅减少粘胶剂的用量,从而大幅降低锂离子电池铝塑膜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氟膜层热封膜的锂离子电池铝塑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热封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氟膜层热封膜的锂离子电池铝塑膜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2所示,锂离子电池铝塑膜包括由外向内顺序层叠的尼龙层D、第一胶黏剂层E、铝箔F、第二胶黏剂层G和热封膜H,该热封膜H由聚烯烃膜A、氟膜B和热封聚丙烯膜C由外向内顺序层叠而成,热封膜H具有三层,由聚烯烃膜A、氟膜B和热封聚丙烯膜C由外向内顺序层叠成。
聚烯烃膜A是一种微观形状为树枝状的无规共聚聚烯烃膜,其作用在于和铝箔通过粘结剂粘结,无规共聚聚烯烃膜是酸改性的聚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无规共聚、乙烯和丙烯酸衍生物的共聚物等的其中一种制成的共挤流延拉伸膜,其厚度参数为5um-10um。聚烯烃膜A的作用是用于与铝箔粘合以增强其耐电解液腐蚀能力。
氟膜B用于增强热封膜的阻隔、耐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腐蚀及延展性能。氟膜B选自用于太阳能透明背板中的透明氟膜中的一种,氟膜B厚度在10-20um,透光度为70-80%。
热封聚丙烯膜C是来自酸改性的聚丙烯树脂、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未改性的聚丙烯树脂中的一种制成的共挤流延未拉伸膜,其厚度参数为20-30um。热封聚丙烯膜C的主要作用是用于热封并增强耐电解液腐蚀能力。
热封膜H的总厚度控制在40-50 um。
热封膜H可以由下列方法制作而成:
1)从酸改性的聚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无规共聚、乙烯和丙烯酸衍生物的共聚物中选取一种作为原材料制作聚烯烃膜A;从酸改性的聚丙烯树脂、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未改性的聚丙烯树脂中选取一种作为原材料制作热封聚丙烯膜C;从用于太阳能透明背板中的透明氟膜中选取一种作为氟膜B。
2)将聚烯烃膜A和热封聚丙烯膜C同时流延在氟膜B两面上,然后通过三头流延共挤设备共挤制得三层膜的产品-热封膜H。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氟膜层热封膜的锂离子电池铝塑膜与传统锂离子电池铝塑膜的性能对比如下表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112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盗型蓄电池恒温柜
- 下一篇:大功率高反射率COB基板及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