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控制臂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02968.4 | 申请日: | 2014-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2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仁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奥汽配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6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控制臂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的控制臂总成上的控制臂结构强度很低,使用寿命普遍不高。在控制臂受到扭力、压力时,容易变形,在控制臂工作时,由于热传递,会有热量传递至控制臂上,控制臂的散热效率很低,而且控制臂很重,运输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控制臂结构强度大的控制臂总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控制臂总成,其特征是:包括控制臂、衬套及球销总成,所述控制臂包括与球销总成的固定段、主段及与衬套连接的连接段,所述主段上开设有第一增强孔、第二增强孔、第三增强孔、第四增强孔及第五增强孔,所述第一增强孔外设有第一包围圈,该第一包围圈包括外圈及内圈,所述内圈呈斜面状,所述外圈与内圈之间通过第一加强圈连接,所述第一加强圈上设有第一过渡部,该第一过渡部为弧形凸起,该弧形凸起的弧度为π/8-π/6;所述第二增强孔外设有第二包围圈,该第二包围圈的外圈与内圈之间通过第二加强圈连接,所述第二加强圈包括两个对应且相互连接的半强圈,所述两个半强圈的两个连接处分别为第二凸起过渡部及第二凹陷过渡部;所述第三增强孔外设有第三包围圈,所述第三包围圈的外圈与内圈之间通过第三加强圈连接,该第三加强圈包括环形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及第三段,所述第二段与第三段之间通过第三过渡部连接,所述第三段呈“S”型,所述第二段上设有加强弧,该加强弧的弧度为π/12-π/10;所述第四增强孔外设有第四包围圈,所述第四包围圈的外圈与内圈之间通过第四加强圈连接,该第四加强圈包括环形连接的第一弧段、第二直段、第三弧段及第四直段,所述第一弧段与第二直段之间通过第四凹陷过渡部连接,所述第三弧段与第四直段之间通过第四凸起过渡部连接;所述第五增强孔外设有第五包围圈,该第五包围圈的外圈与内圈之间通过第五加强圈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段的端头上设有连接件,该连接件包括与连接段连接的环形凸起及与衬套连接的连接筒。
进一步,所述球销总成包括球壳及与球壳滚动连接的球销,所述球销包括相互连接的销杆及滚动球,所述销杆与滚动球的连接处外套设有加强套,所述球壳的底部上卡接有闷盖,所述球壳的内腔底部设有球座,所述球座与闷盖之间设有碟形弹簧。
进一步,所述球壳的上卡设有密封件,该密封件上套设有弹簧圈。
对比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
1.本申请控制臂总成的控制臂上的主段上开设有第一增强孔、第二增强孔、第三增强孔、第四增强孔及第五增强孔,该些增强孔能使得控制臂的重量减轻,减少了运输成本及生产成本,而且增大了空气的流通通道,进而使得控制臂的散热效率大大的提高。
2.在5个增强孔外设有分别设有5个包围圈,该些包围圈能提高增强孔的结构强度,并且辅助增强孔抵抗压力及扭力。当控制臂受到的外力越大,5个包围圈产生的内力也越大,保证了各个增强孔受力时不变形,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各个增强孔的内力,当控制臂受力时,各个增强孔产生的内力能抵消控制臂受到的外力,大大提高了控制臂的抗扭及抗压的能力,使得控制臂的结构强度能够外力的影响向不变形或断裂,大大提高了控制臂的使用寿命。
3.第一包围圈包括外圈及内圈,所述内圈呈斜面状,所述外圈与内圈之间通过第一加强圈连接,第一加强圈能提高外圈与内圈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第一包围圈的结构强度,第一加强圈上设有第一过渡部,该第一过渡部为弧形凸起,第一过渡部能提高第一加强圈的抗压及抗扭的能力,进而提高第一加强圈的结构强度。当弧形凸起的弧度为π/8-π/6时,第一过渡部的结构强度及产生的内力效果最佳。
4.第二包围圈的外圈与内圈之间通过第二加强圈连接,所述第二加强圈包括两个对应且相互连接的半强圈,所述两个半强圈的两个连接处分别为提高两者连接强度的第二凸起过渡部及第二凹陷过渡部,当控制臂受力时,第二凸起过渡部及第二凹陷过渡部配合能产生两个方向相反的的应力,用于提高第二加强圈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了控制臂的结构强度。
5.第三包围圈的外圈与内圈之间通过第三加强圈连接,该第三加强圈包括环形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及第三段,所述第二段与第三段之间通过第三过渡部连接,第三过渡部提高了第二段及第三段的连接强度,第三段呈“S”型,大大提高了第三加强圈的结构强度,第二段上设有加强弧,当加强弧的弧度为π/12-π/10时,第二段的结构强度及产生的内力效果最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奥汽配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奥汽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029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成型的汽车空气悬架用C形梁
- 下一篇:电动陆空两用飞行器的车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