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98324.2 | 申请日: | 2014-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3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侯兆国;汪勇峰;李粮生;殷红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F5/00 | 分类号: | B64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6 | 代理人: | 黄启行;张璐 |
地址: | 10085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参考 模型 进气道 状态 切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特征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
背景技术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背景进行说明,但这些说明并不一定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
随着雷达探测技术、隐身技术和目标特性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日益重视对外军的低可探测目标的电磁特性数据的获取。目标电磁特性建模技术的近似处理、测量技术本身存在的各种误差等均会给低可探测目标的电磁特性数据引入不确定性。此外,无法完整获取目标的外形、结构以及材料等信息,也会给低可探测目标的电磁特性数据引入不确定性。
进气道由于其内部结构和隐身设计的方案不易获取,是低可探测目标的电磁特性数据的主要不确定性来源之一。目前,低可探测目标电磁特性数据往往只给包括数据本身,而缺乏关于数据可信度的描述,使数据的可用性无法得到保证。
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能够解决由于进气道内部结构和隐身设计的方案不易获取而导致低可探测目标的电磁特性数据的可用性无法得到保证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模拟进气道不同状态对电磁散射特性影响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包括下挖区域、第一赋形盖板或第二赋形盖板,其中,下挖区域设置在进气道口的下表面;第一赋形盖板与下挖区域的连接区域的形状匹配,且可拆卸地固定于进气道口的下表面;第二赋形盖板的一端与下挖区域的连接区域的形状匹配,可拆卸地固定于进气道口的下表面,第二赋形盖板的另一端可拆卸地固定于进气道口上,封闭进气道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下挖区域包括:位于下挖区域四周的连接区域,该连接区域沿着垂直于机翼表面的方向向机翼内部凹陷;以及位于下挖区域中部的挖空区域,该挖空区域沿着垂直于机翼表面的方向将机翼挖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再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下挖区域的连接区域沿着垂直于机翼表面的方向向机翼内部凹陷的深度为2mm~4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又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下挖区域为三角形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还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三角形区域的第一顶点和第二顶点分别为进气道口底边的两个端点;三角形区域的第三顶点为经过第一顶点与左机翼前端平行的第一直线以及经过第二顶点与右机翼前端平行的第二直线的交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三角形区域沿垂直于第一顶点和第二顶点连线的方向向机翼后端延伸3cm~5c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再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第一赋形盖板通过螺栓与进气道口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又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第二赋形盖板的一端的边缘间隔均匀地设置有螺孔,第二赋形盖板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所述下挖区域的连接区域固定连接;第二赋形盖板的另一端的边缘间隔均匀地设置有伸出的螺孔耳,螺孔耳能够与进气道上壁的内侧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还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第一赋形盖板以及第二赋形盖板的厚度与下挖区域的连接区域沿着垂直于机翼表面的方向向机翼内部凹陷的深度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第一赋形盖板与第二赋形盖板的厚度为3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安装第一赋形盖板时,进气道处于开放状态,在此条件下得到电磁散射特性的测试数据包含进气道的散射贡献;安装第二赋形盖板时,进气道处于关闭状态,在此条件下得到电磁散射特性的测试数据不包含进气道的散射贡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能够模拟进气道不同状态对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量化分析进气道这一不确定性引入的低可探测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的变化范围;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切换后状态稳定;配件数量少、外形简单,易于日常维护。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而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参考体模型的进气道状态切换结构的下挖区域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未经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983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硫磺生产用的高效分包机
- 下一篇:一种双层折叠式飞机牵引杆快速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