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量牡蛎礁底栖动物密度的简易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96977.7 | 申请日: | 2014-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8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张衡;全为民;杨胜龙;唐峰华;张胜茂;吴祖立;化成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M11/00 | 分类号: | G06M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牡蛎 礁底栖 动物 密度 简易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牡蛎礁底栖动物检测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测量牡蛎礁底栖动物密度的简易工具。
背景技术
牡蛎礁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十分丰富,特别是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很高,且大多数是附着型,在进行样方调查时,一般是按照1m×1m进行采样和计数,但如果采用尺子测量的方式难以描述出样方的边界,造成计数的误差。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用于牡蛎礁底栖动物密度测量的简易样方框,该实用新型采用PVC管制成边长为1m的样方框,并在框内水平方向每隔10cm穿有一根经线,在垂直方向每隔10cm穿有一根纬线,形成100个10cm×10cm的小方框,这样可方便地进行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和计数工作。该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廉、简单方便、重量轻、操作性强等优点,解决了牡蛎礁底栖动物的样方取样和计数问题,在实践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性,提高了样品取样和计数的速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测量牡蛎礁底栖动物密度的简易工具,可方便地进行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和计数工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测量牡蛎礁底栖动物密度的简易工具,包括外部框架,所述框架呈矩形、由4根直杆和4个直角弯头组成,所述框架内设置有经线和纬线,所述经线和纬线分别均布于相应的直杆上。
所述经线和纬线各有9根。
所述4根直杆的长度相同。
所述直杆的长度为1米的pvc管。
每两根经线之间以及纬线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0厘米。
所述pvc管为白色空心管,直径为2厘米;所述直角弯头由PVC管制成,内径为2厘米。
所述纬线从上方和下方交替穿过与之相交的若干经线。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用材普遍、成本低廉等优点,解决了牡蛎礁底栖动物的样方取样和计数问题,在实践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性,提高了样品取样和计数的速度,并且可根据选择样方的大小来进行底栖动物密度的计数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测量牡蛎礁底栖动物密度的简易工具,包括外部框架,所述框架呈矩形、由4根直杆1和4个直角弯头2组成,所述框架内设置有经线4和纬线3,所述经线4和纬线3分别均布于相应的直杆1上。
所述经线4和纬线3各有9根。
所述4根直杆1的长度相同。
所述直杆1的长度为1米的pvc管。
每两根经线4之间以及纬线3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0厘米。
所述pvc管为白色空心管,直径为2厘米;所述直角弯头2由PVC管制成,内径为2厘米。
所述纬线3从上方和下方交替穿过与之相交的若干经线4。
在实际使用中,将该简易样方框平面安放在牡蛎礁上,分种类计数每个小方框里面的底栖动物的数量,然后合计1m×1m样方里面的底栖动物密度分布,这样就完成了牡蛎礁底栖动物的计数工作。该样方框也可用于淤泥质潮滩底栖动物的计数工作,同样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969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移动办公的文件提醒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灭菌的包装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