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盘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9672.3 | 申请日: | 2014-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7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胡波;郭茂利;李振国;杨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77/00 | 分类号: | F02B77/00;G01M15/00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石誉虎 |
地址: | 261205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盘车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开发过程中,许多试验工作都与发动机曲轴转角有关系,例如调整供油提前角、检查配气相位等,都需要精确地读出当前的曲轴转角。曲轴转角的调整精度直接影响到试验工作的结果。
目前,一般通过手工机械盘车的方式对发动机的曲轴转角进行调整,以检测发动机各部件的参数,其具体的做法是:
发动机飞轮上通常设有螺栓孔,然后在飞轮上旋入两根长螺栓,用一根铁棍别住螺栓,通过铁棍撬动飞轮转动,实现对曲轴转角的调整。
但是,此种手工盘车方式每次盘车都需要寻找螺栓、铁棍等工具,效率较低,而且在盘车过程中,长螺栓和铁棍容易产生相对混动,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盘车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手工盘车方式每次盘车都需要寻找螺栓、铁棍等工具,效率较低,而且在盘车过程中,长螺栓和铁棍容易产生相对混动,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盘车装置,所述盘车装置包括用于施力旋转发动机飞轮的盘车杆,所述盘车杆的末端设有与所述盘车杆垂直设置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盘车杆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侧设有上下贯通的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的下端侧设有若干个圆柱形槽;
所述盘车杆上还设有穿过所述矩形凹槽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在所述矩形凹槽区域内移动并固定在所述圆柱形槽内;
所述第一连接杆和固定在所述圆柱形槽内的第二连接杆对所述飞轮装夹锁紧。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杆包括连接杆主体,所述连接杆主体上端设有与所述圆柱形槽相适应的圆柱型机构,所述圆柱型机构上端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螺钉,所述螺钉从所述矩形凹槽沿远离所述连接杆主体一侧的方向延伸出所述盘车杆,所述螺钉延伸出所述盘车杆的部分套设在一倒立设置的套筒内,所述套筒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矩形凹槽的宽度尺寸,所述套筒顶部与所述螺钉端部之间设有弹簧。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套筒的底部设有螺堵。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远离所述盘车杆的一端设有阶梯结构。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盘车杆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由于盘车装置包括盘车杆,盘车杆的末端设有与盘车杆垂直设置的第一连接杆,盘车杆靠近第一连接杆的一侧设有上下贯通的矩形凹槽,矩形凹槽的下端侧设有若干个圆柱形槽;盘车杆上还设有穿过矩形凹槽的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在矩形凹槽区域内移动并固定在圆柱形槽内;第一连接杆和固定在圆柱形槽内的第二连接杆对飞轮进行装夹锁紧,对发动机执行盘车操作,实现对发动机曲轴转角的调整,操作简单,不需要每次盘车时都找螺栓以及铁棍等工具,提高了盘车效率,而且安全系数高。
由于第二连接杆包括连接杆主体,连接杆主体上端设有与所述圆柱形槽相适应的圆柱型机构,圆柱型机构上端设有螺纹槽,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螺钉,螺钉从矩形凹槽沿远离所述连接杆主体一侧的方向延伸出所述盘车杆,螺钉延伸出盘车杆的部分套设在一倒立设置的套筒内,套筒的直径尺寸大于矩形凹槽的宽度尺寸,套筒顶部与螺钉端部之间设有弹簧,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由于套筒的底部设有螺堵,可以有效防止灰尘进入。
由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远离所述盘车杆的一端设有阶梯结构,以适应不同发动机机型的盘车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矩形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盘车杆,2-第一连接杆,3-矩形凹槽,4-圆柱形槽,5-第二连接杆,6-连接杆主体,7-圆柱型机构,8-螺纹槽,9-螺钉,10-套筒,11-弹簧,12-螺堵,13-阶梯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图中仅给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96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