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轮轴移梁平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3552.2 | 申请日: | 2014-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24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翁国强;虞华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轴 梁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轮轴移梁平车。
背景技术
工程上用于梁板安装的移梁平车一般都是双轮轴,对于小型梁板来说可以满足运梁要求,但随着公路、桥梁建设技术的提升,大跨径、大吨位梁板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随之而来,梁板安装的难度也随之增大,对于大吨位梁板和一些受移梁轨道限制等有特殊要求的施工,普通双轮轴移梁平车就无法实现移梁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移梁平车在大吨位梁板和一些受移梁轨道限制的工程施工上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减少大吨位梁板移运过程中移梁平车对轨道的集中力,提高轨道的承载能力,实现大吨位梁板和一些受移梁轨道条件限制的梁板得以安全移运的多轮轴移梁平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多轮轴移梁平车,包括底部开放的半封闭矩形体平台,还包括四组轮轴机构,所述的平台两侧各设有两组轮轴机构,所述的轮轴机构包括钢架、钢架转轴、两个钢轮及轮转轴,所述的钢架通过钢架转轴与平台可转动固定,所述的轮转轴与钢架固定,所述的钢轮与轮转轴可转动固定。本方案增加了平车轮轴,由原来的双轮轴变为多轮轴,每侧两个钢轮为一组,两两组合,再通过钢架、钢架转轴联成一体;当梁板搁置于平车上时,荷载通过平车上的左右各两个钢架转轴分配到两侧两组轮子上,相比原来的双轮轴,本方案对移梁轨道的单点作用力由原来的25%减少为12.5%,有效提高了轨道梁的承载力;由于每组轮子共用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钢架转轴,当轨道稍有不平时,在荷载的作用下,每组轮子就能自动调节与轨道的接触,从而使轨道达到分散、均衡受力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的平台内部沿长度方向设有两根纵隔板,所述平台内部还设有若干横隔板,所述的纵隔板、横隔板与平台形成若干半封闭空腔,所述的空腔包括四个对称分布的可容纳轮轴机构的轮轴腔。钢架转轴依次穿过平台侧面钢板、钢架、纵隔板,整个轮轴机构正好位于轮轴腔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平台上平面至钢轮外轮面最大距离不超过550mm。根据操作工具的限制,主要是在后续安装中需要使用的千斤顶高度,来确定多轮轴移梁平车的高度,也即是平台上平面至钢轮与轨道接触面的高度限制。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由双轮轴变为多轮轴,对移梁轨道的单点作用力由原来的25%减少为12.5%,有效提高了轨道梁的承载力,增加了安全性;2)每侧两个轮子为一组,两两组合,每组轮子共用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轮轴,在荷载的作用下,每组轮子就能自动调节与轨道的接触,对轨道产生的作用力更均衡;3)制作、维护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台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轮轴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平台 2、轮轴机构 3、钢架 4、钢架转轴
5、钢轮 6、轮转轴 7、纵隔板 8、横隔板 9、轮轴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多轮轴移梁平车,包括底部开放的半封闭矩形体平台1,还包括四组轮轴机构2,平台1两侧各设有两组轮轴机构2,轮轴机构2包括钢架3、钢架转轴4、两个钢轮5及轮转轴6,钢架3通过钢架转轴4与平台1可转动固定,轮转轴6与钢架3固定,钢轮5与轮转轴6可转动固定,平台1内部沿长度方向设有两根纵隔板7,平台1内部还设有若干横隔板8,纵隔板7、横隔板8与平台1形成若干半封闭空腔,空腔包括四个对称分布的可容纳轮轴机构2的轮轴腔9,平台1上平面至钢轮5外轮面最大距离不超过550mm。
具体实施过程是,当梁板搁置于多轮轴移梁平车上时,荷载通过多轮轴移梁平车上的左右各两个钢架转轴4分配到两侧两组钢轮5上,每个钢轮5对移梁轨道的单点作用力为总重量的12.5%,有效提高了轨道梁的承载力;由于每组钢轮5共用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钢架转轴4,当轨道稍有不平时,在荷载的作用下,每组钢轮5就能自动调节与轨道的接触,从而使轨道达到分散、均衡受力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市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35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交通路锥
- 下一篇:一种梁底纵横坡自调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