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硬盘托架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1683.7 | 申请日: | 2014-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9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李霜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刘铁生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盘 托架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硬盘托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硬盘是计算机内部最基本的信息存储部件,它的尺寸具有3.5寸、2.5寸、1.8寸等多种规格。其中,3.5寸硬盘驱动器(HardDiskDrive)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是较为常用的规格。在生产过程中,计算机内部设置有只能支撑3.5寸硬盘驱动器的硬盘支架,3.5寸硬盘驱动器设置在硬盘支架上。
随着科技的发展,近些年来出现了2.5寸的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其读取速度相对机械硬盘更快,逐渐被一些用户所亲睐。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用户需要在原有计算机内部更换或添加2.5寸的固态硬盘,原有的硬盘支架只能支持3.5寸硬盘驱动器,要在计算机内部设置2.5寸的固态硬盘,需要增加单独的2.5寸的硬盘支架,或是在原有的硬盘支架上增加适配支架,无法直接进行安装,组装过程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硬盘托架及电子设备,主要目的在于使硬盘托架能够同时支撑两个硬盘,便于对电子设备升级改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硬盘托架包括:
支撑框架。
所述支撑框架内设有第一容纳区以及第二容纳区。
所述第一容纳区处于第一位置,用于容纳第一硬盘。
所述第二容纳区处于第二位置,用于容纳第二硬盘。
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为不同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硬盘托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伸入端朝向电子设备的硬盘放置区,并插入所述硬盘放置区内,其中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所述第一硬盘、所述第二硬盘的接线孔。
所述接线孔位于所述支撑框架的伸入端的相对端上。
可选的,前述的硬盘托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伸入端朝向电子设备的硬盘放置区,并插入所述硬盘放置区内,其中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所述第一硬盘、所述第二硬盘的接线孔。
所述接线孔位于所述支撑框架的伸入端上。
所述接线孔的位置与所述电子设备内的硬盘接线端对应。
在所述支撑框架插入所述硬盘放置区内时,所述第一硬盘、所述第二硬盘的接线端与所述硬盘接线端穿过所述接线孔电连接。
可选的,前述的硬盘托架,其中所述支撑框架的伸入端的相对端上设有把手。
可选的,前述的硬盘托架,其中所述第一容纳区的尺寸与第一硬盘相匹配。
所述第二容纳区的尺寸与第二硬盘相匹配。
所述第一容纳区的第一尺寸与所述第二容纳区的第二尺寸为相同的或不同的尺寸。
可选的,前述的硬盘托架,其中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一组装口,所述支撑框架为弹性的框架。
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硬盘侧面上的固定孔、所述第二硬盘侧面上的固定孔配合的固定端。
在所述支撑框架弹性形变后,所述固定端发生位移,所述第一硬盘从组装口装入所述第一容纳区内,所述第二硬盘从组装口装入所述第二容纳区内,
在所述支撑框架弹性形变恢复时,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弹性形变的恢复力作用下,所述固定端伸入所述第一硬盘侧面上的固定孔、所述第二硬盘侧面上的固定孔内。
可选的,前述的硬盘托架,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底板以及侧壁。
所述固定端位于所述侧壁上。
所述侧壁为弹性的侧壁,和/或所述底板为弹性的底板。
可选的,前述的硬盘托架,其中所述第一尺寸与所述第二尺寸为不同的尺寸,所述第一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尺寸。
所述组装口位于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
所述侧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以及位于所述底板的上第五侧壁。
所述固定端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上的第一组固定端,位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五侧壁上的第二组固定端。
所述第一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硬盘侧面上的固定孔配合。
所述第二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硬盘侧面上的固定孔配合。
可选的,前述的硬盘托架,其中所述固定端为胶钉。
可选的,前述的硬盘托架,其中所述侧壁为弹性的侧壁。
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上开有通孔。
所述第二侧壁为设有S形条的长条板。
和/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16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箱锁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一体机的PCI-E设备转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