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77465.6 | 申请日: | 2014-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9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孙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7/42 | 分类号: | H01B17/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葛飞 |
地址: | 法国吕埃***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极。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电极最高被应用于额定电压24kV且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是125kV。
实践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发现现有的电极结构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应用之中;出厂检验仅检验工频电压;在从产线上随机抽检的产品进行125kV的测试后发现,在额定电压24kV的应用中,现有电极结构的雷电冲击耐受性能被均压R角约束了。
现有的电极有如下问题:
1、由于需要控制相间及对地的最小距离,以致均压R角过小(max R1.5)。
2、从长远看,电极的这一短板正在抑制产品的应用领域。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和仿真后对电极进行了优化改善(如图1(A),(B)所示)并达到了预期的性能。改善电极的电场结构设计从而提升雷电冲击的绝缘试验要求;经优化改善的电极结构便于安装。
但是,经过初步优化改善的电极的加工可行性太低且制造成本过高。另外由于如图1(A),(B)中所示的电极通孔的圆形边缘处的均压R角的曲率半径因电极的尺寸限制(特别是壁厚尺寸的限制)而无法被进一步的增大,这限制了电极结构的雷电冲击耐受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和根据需要的灵活调整。
综上所述,虽然经过优化改善的电极经过仿真和实物验证后表现优异,但实物验证是通过数控加工中心设备临时加工出的零件;在与供应商深入沟通后,供应商无法制造出符合该经过优化的电极的图纸要求的电极。
尽管性能优异,但量产零件若通过数控加工中心设备加工,其零件制造成本是非常高的并且也是工厂和产品无法承受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新设计的分体均压环在保持性能的基础上,大幅减低DVC且易于工业化生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极,其包括电极本体,该电极本体呈圆桶形状,沿着该电极本体的纵向轴线电极通孔贯穿该电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还包括分体均压环,所述分体均压环具有弹性并且依靠该弹性连接到所述电极通孔的圆形边缘,所述分体均压环具有圆弧外表面以增大均压角的曲率半径。
所述分体均压环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夹持所述电极通孔的圆形边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分体均压环由具有导电金属成分的塑料材料制成,由塑料材料制成的所述分体均压环套接在所述圆形边缘上。
由塑料材料制成的所述分体均压环呈圆桶状,所述圆弧外表面位于呈圆桶状的所述分体均压环的其中一个端部。
根据所述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所述电极是熔丝电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均压环的均压角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取极大值(均压角的曲率半径)。该分体均压环可以有效均布局部场强且优化调整了电势方向并且其尺寸不受电极本体的工艺及尺寸的约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均压环可以依靠材料的弹性变形和弹性将其保持在工作位置,无需螺钉及其它固定特征,因此结构紧凑,安装简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均压环可以依据不同的应用场合调整分体均压环的特征,与此同时电极本体保持不变,故电极本体通用率提高,易于产品维护及库存管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均压环的量产无需通过CNC加工,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至此,为了本实用新型在此的详细描述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以及为了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的贡献可以更好地被认识到,本公开已经相当广泛地概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将在下面进行描述并且将形成所附权利要求的主题。
在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前,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在它的应用中并不限制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出或者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的细节和部件的配置以及相当的步骤。本实用新型能够具有除了描述的那些之外的实施例,并能够以不同方式实施和进行。再者,应当理解,在此采用的措辞和术语以及概要是为了描述的目的,不应认为是限定性的。
同样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公开所基于的构思可以容易地用作设计其它结构的基础,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数个目的。因此,重要的是,所附权利要求应当认为包括这样的等效结构,只要它们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的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好的理解,并且更能清楚地体现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这里描述的附图仅为了所选实施例的说明目的,而不是全部可能的实施方式并且旨在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A),(B)示出现有技术中的经过初步改进的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未经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774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成本智能型中压类复合绝缘外套氧化锌避雷器
- 下一篇:一种绝缘子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