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麦循环滴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72080.0 | 申请日: | 2014-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9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丁汉凤;李娜娜;宫永超;蒲艳艳;孔维国;贾文斌;辛富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C23/04 | 分类号: | A01C23/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赵佳民 |
地址: | 250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麦 循环 滴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灌溉设备,具体是一种小麦循环滴灌装置。
背景技术
滴灌就是滴水灌溉技术,它是利用低压管道系统,使滴灌水成点滴地、缓慢地、均匀而又定量地浸润作物根系最发达的区域,使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区的土壤始终保持在最优含水状态。对农作物的滴灌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不但节省了水资源,较少能源浪费,而且节省了传统灌溉技术人员利用上的浪费,并能根据农作物的需要及时的补充水分,达到了科学、先进、节能的要求。但对小麦的滴灌中,由于小麦种植的特殊性,一般滴灌带间距达到90cm 以上,使滴灌时间相应延长,极大降低了整个滴灌系统的效率。如果通过增加滴灌压力、加快滴头速度解决,但消耗了更多的电力,无法满足节能的要求。
另外,现有的滴灌设备一般为直接供压,滴灌带为一端密封,依靠滴灌带的侧壁上的小孔进行滴漏。而这样在使用中,无法确认滴灌带上是否有足够的水通过,以保证滴灌量。同时也无法确认滴灌带内的水是否还在循环中,造成一些滴灌带堵塞后还无法察觉,使得滴灌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设计了一种小麦循环滴灌装置,在滴灌带内保持水的循环流通,能实时准确了解每条滴灌带上的滴灌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小麦循环滴灌装置,包括输水管,输水管上设有水泵、储肥池、过滤器,输水管上设有若干支管,支管上设有至少一条滴灌带,所述所有滴灌带的送水远端通过一条回收管相互连通,所述回收管连接到储水池中,所述水泵的进水管连接在储水池中。
所述与支管连接的滴灌带的一端安装有减压阀。
所述与回收管连接的滴灌带的一端安装有流量阀。
所述滴灌带由带状塑料软管开设小孔构成,所述小孔外覆盖有一层挡水膜片,所述挡水膜片与带面之间有自小孔到外部的通道。
所述膜片与带面之间通过胶带在外围缠绕固定。
所述输水管上设有压力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通过上述方案得出:由于采用循环式的送水机构,使得送水更加及时,施肥更加均匀。本技术方案中使用的滴灌带可有效地减少水份被气流带走及蒸发的现象,更可以避免水压过高时产生喷雾现象增加蒸发面积的不利情况,提高了滴灌效果。同时也避免了水在土上打洞的现象。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合理,能有效的对小麦进行滴灌,节省滴灌时间,满足对小麦的滴灌要求。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输水管,2为支管,3为储肥池,4为滴灌带,5为回收管,6为储水池,7为减压阀,8为流量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小麦循环滴灌装置,包括输水管1,所述输水管1上设有压力罐、水泵、储肥池3、过滤器,输水管1上设有若干支管2,支管2上设有至少一条滴灌带4,所述所有滴灌带4的送水远端通过一条回收管5相互连通,所述回收管5连接到储水池6中,所述水泵的进水管连接在储水池6中。所述与支管连接的滴灌带4的一端安装有减压阀7。所述与回收管5连接的滴灌带4的一端安装有流量阀8。所述滴灌带4由带状塑料软管开设小孔构成,所述小孔外覆盖有一层挡水膜片,所述挡水膜片与带面之间有自小孔到外部的通道。所述膜片与带面之间通过胶带在外围缠绕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压力阀7调节各个滴灌带的压力,通过流量阀8可以清楚确认滴灌带是否还处于循环之中,防止滴灌带堵塞的现象发生,对全面灌溉农田具有积极意义。
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心,未经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720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