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术缝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65409.0 | 申请日: | 2014-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1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秦舜生 |
地址: |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车站***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术 缝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缝合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临床上无论是简单的小型手术或是复杂的大型手术,都少不了组织切开、止血、缝合、结扎等方面的操作。而手术过程中手术缝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现在手术缝合采用传统的手术缝合技术,其缝合过程繁琐,并且传统的手术缝合针线分离容易对伤口造成感染,传统的手术缝合针钳分离容易使针掉入患者体内, 手术医务人员为了寻找丢失的缝合针,必定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就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和影响了治疗成功率,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患者在要求疾病得到治疗的同时也要求尽可能保持肌肤的完美。传统的缝合方法由于缝合针是由医生用持针钳夹持着的,操作繁琐、不便,从而使缝合的伤口不整齐,伤口愈合后手拆线过程麻烦,此外,伤口不整齐也给细菌等微生物创造了繁殖环境,进而使伤口受感染的概率大大提高,这对病人的康复造成很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中手术缝合器,该手术缝合器使用主针和辅针操作,有效的减少了,针孔穿过后的伤疤的遗留度,保持肌肤的完美,伤口愈合后拆线方便,能有效减少穿针引线的困难问题,只用穿一次针线即可,极大的增加了手术缝合的速度,该手术缝合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术缝合器,所述的手术缝合器包括主针、辅针、主针固定镊子、固定轴、辅助镊子和线轮固定器,所述的主针由主针固定镊子控制连接,主针固定镊子通过固定轴与线轮固定器连接,辅针由辅助镊子控制连接;主针由主针固定镊子控制连接;主针由双面针孔、针尖、针体、凹面线槽、针座、辅针道、镊口槽和出线口,在针尖后端设置有双面针孔,且双面针孔处到针座之间的针体上两侧设置有凹面线槽,两侧的凹面线槽与双面针孔水平,在针体一侧的双面针孔与凹面线槽相汇处设置有辅针道,在针座上设置有与凹面线槽相通的出线口,在针体自针座向针尖方向1/3处设置有镊口槽;主针固定镊子由手扣、镊臂、夹扣、镊轴、拉轴、弹簧、螺母和轴孔组成,其中,两条镊臂通过镊轴交叉相连,镊臂一端连接手扣,另一端连接夹扣,在夹扣前端1/3的镊臂设置有轴孔,拉轴穿过两条镊臂上的轴孔并延伸出一段,在延伸出的拉轴上套上弹簧,在弹簧上端的拉轴上套有螺母;线轮固定器由连杆、线头固定夹、轮轴、线轮和线组成,其中,连杆与固定轴固定连接,连杆设置在针座处与主针平行,线头固定夹和轮轴均固定在连杆上,线轮固定在轮轴上,线轮上的线依次穿过针座上的出线口、凹面线槽、辅针道、双面针孔、凹面线槽和出线口回到线头固定夹;辅针由辅针体、针孔、第一镊口和第二镊口,在辅针体后端设置有针孔,在辅针体上的1/3和2/3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镊口和第二镊口。
所述辅助镊子为普通镊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手术缝合器,该手术缝合器使用主针和辅针操作,有效的减少了针孔穿过后的伤疤遗留度,保持肌肤的完美,伤口愈合后拆线方便,最大化减少伤口的遗留度,能有效减少穿针引线的困难问题,只用穿一次针线即可,极大的增加了手术缝合的速度,该手术缝合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针双面针孔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辅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针、2-主针固定镊子、3-固定轴、4-线轮固定器、5-辅针、6-针体、7-针尖、8-针座、9-双面针孔、10-凹面线槽、11-镊口槽、12-出线口、13-镊轴、14-镊臂、15-手扣、16-夹扣、17-轴孔、18-拉轴、19-弹簧、20-螺母、21-连杆、22-线头固定夹、23-轮轴、24-线轮、25-线、26-辅针体、27-针孔、28-第一镊口、29-第二镊口、30-辅针道、31-辅助镊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54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片类介质的双面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下井考勤方法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