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的下底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59206.0 | 申请日: | 2014-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7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宋军;夏顺礼;赵久志;陈康伟;张宝鑫;阳斌;刘舒龙;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B60K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姜溯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电池组 底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电动汽车电池组的下底板。
背景技术
伴随着能源的不断消耗,温室效应及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电动汽车研发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部分新能源电动汽车是基于传统燃油汽车车基础之上改制而成,动力电池组布置于汽车底部下方,以下底板承载电池组,电池组布置空间直接影响到行驶里程。
目前市场上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的下底板主要是钣金件,简单钣金件直接折弯焊接,成本较低;复杂钣金件则需要通过模具冲压成型,表面处理一般采用电泳漆工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下底板由于刮擦导致电池组表面电泳漆破损,长时间易造成生锈;钣金件主要通过焊接、电泳处理,存在局部位置电泳不到,长时间导致生锈,而且复杂钣金件焊接控制变形成为重要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电动汽车电池组的下底板的生锈问题,提供一种空间布置更合理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的下底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的下底板,所述下底板为铸造一体成型件,由底壁及四个侧壁围成矩形结构,每个所述侧壁上均具有吊耳,所述吊耳上开有第一螺栓孔,所述底壁上具有分隔筋,所述分隔筋将所述底壁分隔为两个互不连通的腔室,所述分隔筋上开有第二螺栓孔。
优选地,所述分隔筋具有伸向所述腔室的凸台,所述第二螺栓孔开在所述凸台上。
优选地,所述凸台为多个且相互间隔,所述凸台将所述腔室分隔成多个定位单元。
优选地,所述吊耳为槽形。
优选地,所述吊耳的上端面不高于所述侧壁的顶面。
本实用新型采用铸造一体成型件的结构,避免了焊接处电泳不到易锈蚀的风险,并且以分隔筋分隔出两个互不连通的腔室,腔室内安装电池组,分隔筋既起到结构加强作用,又起到防止电池组刮擦作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采用分隔筋上的凸台来将腔室分隔成多个定位单元,凸台对分隔筋起到加强作用并且对电池组起到防止相互刮擦作用。
进一步地,吊耳的上端面不高于侧壁的顶面,螺栓穿过吊耳将下底板安装到车身下方后,能够保证电池组不与车身刮擦。
附图说明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下底板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下底板翻转后的立体图。
上图中标记说明:下底板100、底壁110、分隔筋111、第一腔室112、第二腔室113、凸台114、第二螺栓孔115、定位单元116、侧壁120、顶面121、吊耳130、第一螺栓孔131、上端面132、端壁133、第一立壁134、第二立壁135。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的下底板100为铸造一体成型件,取代现有技术中的多个钣金件焊接结构,避免了焊接处电泳不到易锈蚀的风险,且能够有效解决电池进水、保证整车强度及刚度。下底板100由底壁110及四个侧壁120围成矩形结构,并且每个侧壁120上均具有吊耳130,每个吊耳上开有第一螺栓孔131。安装时,采用螺栓穿过第一螺栓孔131将下底板100紧固到车身下方。在底壁110上具有分隔筋111,分隔筋111将底壁110分隔为第一腔室112和第二腔室113,两个腔室互不连通,第一腔室112和第二腔室113内用于安装电池组,这样,分隔筋111既起到结构加强作用,又起到防止电池组刮擦作用。分隔筋111具有伸向第一腔室112、第二腔室113的多个凸台114,每个凸台114上开有第二螺栓孔115,相邻的两个凸台114将第一腔室112或第二腔室113分隔成单独的定位单元116,因此在两个腔室内存在多个定位单元116,在第二螺栓孔115内拧入螺栓从而将电池组紧固在定位单元116内,这样,凸台114对分隔筋111起到加强作用并且对第一腔室112和第二腔室113内的电池组起到防止相互刮擦作用。
参考图2,吊耳130由第一立壁134、第二立壁135和端壁133围成槽形,并且从图1可见,吊耳130的上端面132不高于侧壁120的顶面121,这样,螺栓穿过吊耳130将下底板100安装到车身下方后,能够保证电池组不与车身产生刮擦。采用螺栓将电池组安装到定位单元116中、采用螺栓将下底板100安装到车身下方的安装方式还使得电池组的安装更加方便。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592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