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火焰加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54150.X | 申请日: | 2014-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28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赵祥迪;王正;袁纪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D21/00 | 分类号: | G01D21/00;G01M9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张惠明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焰 加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焰加速装置,用于带压气体爆炸对结构影响的实验中。
背景技术
石化企业气体爆炸事故频繁发生,且往往会产生极为严重的装置、设备及结构破坏,使得关于对气体爆炸机理及后果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测试不同的爆炸超压情况下的结构破坏情况需要相应的气体爆炸超压产生实验装置。国内外研究经验表明,增大气体火焰燃烧速度可有效的提升气体火焰爆炸产生的超压,《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杂志(2009,34,5832-5837页)介绍了采用方形障碍物增大直方管道内爆燃火焰加速度及爆炸超压的现象,只考虑边界存在障碍物情况下的火焰加速,且没有设计承受端,无法利用该装置进行结构破坏测试。《爆炸与冲击》杂志(2000,20(2),137-141页)介绍了采用环形铁片状的障碍物增大直圆管道内爆燃火焰加速度的现象,但是由于没有设计承受端,无法利用该装置进行结构破坏测试。《Combustion Science Technology》杂志(1987,52,121-137页)介绍了采用单排管状障碍物增大火焰速度及超压的实验装置,但该装置尺寸过大(30×20×10m),不适合利用该装置进行小尺度实验测试,且障碍物的排列空间过大,无法满足产生较低气体爆炸超压到较高气体爆炸超压范围的要求。
要在测量气体爆炸超压后果影响的试验中,实现同一容器产生多种超压值的效果,就需要用到火焰加速器。CN201120029974.4涉及一种火焰加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面直径小于另一端面直径,整体呈喇叭状。所述壳体的一端是圆柱型的管状壳体,另一端是圆锥型的管状壳体并与圆柱型的管状壳体相接。所述壳体的一端呈圆柱型,另一端壳体的斜度与窑炉喷火通道斜度一致的喇叭状壳体。所述壳体是由一种耐高温硬质材料制成的。
现有的火焰加速装置均存在无法利用一套装置产生宽范围气体爆炸超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有针对性的解决了该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无法利用一套装置产生宽范围气体爆炸超压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火焰加速装置。该装置用于测量气体爆炸超压对结构影响的实验中,具有便于安装、利用一套装置即可产生多个气体爆炸超压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火焰加速装置,由多个单体组合成三维网状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结构包括三个横管、三个细管和三个孔洞,每根细管位于每根横管的一端,其直径小于横管,且细管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横管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每根横管的另一端均设有一个孔洞,孔洞深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横管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孔洞直径等于细管外径,所述三个横管相互垂直,且设有孔洞的一端交接在一起,三个孔洞中的其中任意两个孔洞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位于同一平面上的两个孔洞连接其它单体的细管,形成单体层,剩余一个孔洞与另一单体层的细管相连,构成所述三维网状立体结构的火焰加速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细管的长度与孔洞的深度相同。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横管、细管、孔洞均为圆柱形。
在实验过程中,可放置不同的火焰加速装置,可以通过增加火焰加速装置层数及间距的方式获得不同的爆炸超压,从而测试不同超压情况下的被测物受损情况。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呈三维网状立体结构的火焰加速装置,实现通过改变火焰加速装置的间距及层数达到改变爆炸超压值的目的,可实现同一容器产生多种超压值的效果,同时通过精确的燃料控制达到提供超压稳定的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单体层结构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单体前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测量气体爆炸超压对结构影响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为容器;2为泄压口;3为固定装置;4为压力传感器;5为点火装置;6为氧气储罐;7为爆炸气体储罐;8为氧气计量仪;9为阀门;10为控制计算机;11为火焰加速装置;12为待测物体;13为透明观察窗口;14为爆炸气体计量仪;15为横管;16为细管;17为孔洞。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仅限于本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541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