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60N新廓形钢轨道岔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40479.0 | 申请日: | 2014-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2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 发明(设计)人: | 龙作虹;程梦晓;胡秋华;周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铁路工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B7/10 | 分类号: | E01B7/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60 新廓形 钢轨 道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铁轨用道岔,具体为一种60N新廓形钢轨道岔,有效改善了岔区轮轨接触关系,从而提高了列车过岔平稳性和舒适性,有效地保障行车安全。
背景技术
按现有铁道行业标准生产的60钢轨,其轨头廓形由5段圆弧组成,我国绝大部分正线线路均采用此廓形钢轨。60标准廓形钢轨在使用过程中,钢轨与车轮的接触位置偏向钢轨踏面的侧面,导致轮轨接触面应力过大,容易造成鱼鳞伤损的产生,严重影响钢轨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同时,由于轮轨关系存在接触点不在理想区域,导致重载条件下过早出现轨距角剥离掉块、轨头核伤等疲劳伤损。为保证轮轨间的良好接触,60标准廓形钢轨在铺设上道后需对新钢轨进行预打磨以适应车轮踏面,目的是在短期内形成稳定的光带,可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最新的60N新廓形钢轨改善了轮轨接触关系,在使用中实现了直线运行光带居中,曲线运行轮轨共形接触,显著减少了钢轨的剥离掉块和核伤疲劳,大大降低钢轨打磨及养护维修工作量。目前已在成都、昆明、兰州等路局大量推广运用。虽然60N钢轨已成功运用于正线线路中,但我国目前还并未将60N新廓形钢轨运用到60道岔的生产中。实际运用中,轮载在道岔转辙器上辙叉与轮轨接触状态差,轮轨接触应力大,心轨薄弱断面受力大,翼轨在心轨50mm断面处形成尖角光带受力状态恶劣,道岔影响列车运行速度,道岔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随着60N钢轨在铁路线路上的大规模使用,以及60轨与车轮踏面间客观存在的轮轨接触不良问题,本实用新型利用60N新廓形钢轨,将60N钢轨运用到道岔中,有效改善了岔区轮轨接触关系,从而提高了列车过岔平稳性和舒适性,有效地保障行车安全。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60N新廓形钢轨道岔,由钢轨道岔基座和顶部轮廓组成,钢轨道岔基座上设置顶部轮廓,顶部轮廓具备有七段圆弧,体现为中段圆弧半径R为200毫米,右侧的圆弧半径R为60毫米,右侧的圆弧半径R为16毫米,右侧的圆弧半径R为8毫米,钢轨道岔顶部轮廓左右对称形成七段圆弧。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铁道行业标准生产的60钢轨,轨头廓形由5段圆弧该进为7段圆弧,相应的圆弧半径进行了优化,60N钢轨通过改善轮轨接触关系,可减轻钢轨伤损,从而延长钢轨使用寿命。
有利于实现轮载在转辙器部分由基本轨到尖轨的平稳过渡;一方面改善了辙叉的轮轨接触状态,从而减小轮轨接触应力,减轻心轨薄弱断面的受力;另一方面有效改善翼轨在心轨50mm断面处形成尖角光带受力状态恶劣的现状。提高了列车过岔平稳性和舒适性,有效地保障行车安全。
说明书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道岔的断面结构轮廓圆弧结构示意图。
其中,1——钢轨道岔顶部轮廓、2——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60N新廓形钢轨道岔,由钢轨道岔基座和顶部轮廓组成,钢轨道岔基座上设置顶部轮廓,顶部轮廓具备有七段圆弧,体现为中段圆弧半径R为200毫米,右侧的圆弧半径R为60毫米,右侧的圆弧半径R为16毫米,右侧的圆弧半径R为8毫米,钢轨道岔顶部轮廓左右对称形成七段圆弧。
在60AT钢轨跟端锻压、轨底整形和弹性可弯段铣削工序完成后即进行60N钢轨工作边轨顶面铣削。采用60N钢轨作为组合辙叉的翼轨和叉跟轨。采用60N轨头廓形成型铣刀,在叉跟轨组装后,进行工作边全长加工,以保证直线度及廓形尺寸。在整组辙叉组装完成后,对辙叉咽喉至心轨顶宽40mm断面长度范围采用数控铣削加工,确保顶面廓形与翼轨的相对高差等精度要求。由于60AT钢轨轨头廓形与60钢轨轨头廓形相同,与60N钢轨廓形存在差异,为保证60AT尖轨廓形与60N钢轨廓形的一致性,在60AT钢轨跟端锻压、轨底整形和弹性可弯段铣削工序完成后即进行60N钢轨工作边轨顶面铣削,确保廓形的准确性。
采用60N锻压模具完成60AT钢轨跟端锻压后,再配合机械加工及样板检测,确保了尖轨跟端成型段的廓形精度及质量要求。
确定60N钢轨道岔尖轨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料→跟端锻压→轨底整形→弹性可弯段铣削→轨顶面廓形铣削加工→钻孔→轨腰槽铣削→轨头铣削→顶弯→轨底水平刨削→淬火→振动时效→淬火后调直→组装→检验。
为了改善既有辙叉轨顶廓型与LM型踏面的匹配情况,优化心轨薄弱断面的受力状况,从而达到减轻翼轨及心轨伤损的目的,须缩短钢轨达到稳定廓面形成稳定光带的时间,故须优化辙叉顶面轮廓。
60N钢轨轨头形面介于60标准廓形钢轨(简称60轨)与稳定廓型之间,由60轨的五段圆弧改为七段圆弧,相应的圆弧半径进行了优化,60N钢轨通过改善轮轨接触关系,可减轻钢轨伤损,从而延长钢轨使用寿命。结合60N钢轨轨头形面,对既有辙叉轨顶廓形做如下改进设计:设置圆弧以减少工作边圆弧部位的受力,将受力点集中于断面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铁路工务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铁路工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404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铣刨机输料机折叠后锁紧机构
- 下一篇:一种试色机的转盘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