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33987.6 | 申请日: | 2014-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6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石桥丰;日野原慎;堀家拓也;加藤木隆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C33/58 | 分类号: | F16C33/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使用在旋转支承部中的轴承装置。
背景技术
图11所示的以往构造的轴承装置具有:在内圈1与外圈2之间配设有多个滚动体3的滚动轴承4;和固定板5,在外圈2的外周面的轴向端部上设有小径层差部7,在该小径层差部7中嵌合有固定板5的圆形孔部10。固定板5的使圆形孔部10的周缘部分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卡定部6与形成在小径层差部7上的卡定槽8卡定。由此,相对于滚动轴承4而使固定板5以不分离的状态结合。
作为这种使固定板5与滚动轴承4结合的方法,而能够在使固定板5与外圈2的小径层差部7组合的状态下,通过压溃加工使固定板5的圆形孔部10的周缘部分向径向内侧突出,而使卡定部6与卡定槽8卡定。
专利文献1:102004031830号德国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
卡定突起部在与外圈之间具有径向以及轴向的缝隙,而允许固定板与外圈的相对旋转,同时维持稳定的组装状态。但是,根据固定板与外圈之间的偏心或倾斜,卡定突起部所抵接的部分成为角部,担心该角部会出现缺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承装置,具有:在内圈与外圈之间配设有多个滚动体的滚动轴承;和具有与外圈的外周面嵌合的圆形孔部的固定板,该轴承装置通过固定板将滚动轴承固定在外壳上,其特征在于,在外圈的端部外周部上设有供固定板嵌合的小径层差部,在小径层差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卡定槽,在圆形孔部的内周部上设有至少3处的切缺部,在切缺部上形成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卡定突起部,卡定突起部与卡定槽卡定,卡定突起部的内径侧前端部的至少周向中央部,即使在外圈和固定板处于偏心状态或者倾斜的状态下,从轴向观察也与卡定槽重叠。
而且,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内径侧前端部以直线形状形成。
而且,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内径侧前端部以凸形状形成。
而且,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内径侧前端部以凹形状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轴承装置,提供一种为不分离构造且能够相对旋转的轴承装置,该轴承装置即使在外圈与固定板偏心或者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卡定突起部与卡定槽的重叠量,防止卡定突起部出现缺口。
附图说明
图1(a)是第1实施方式的轴承装置的后视图。
图1(b)是沿图1(a)的Ⅰ-Ⅰ线的剖视图。
图1(c)是图1(b)的Ⅱ部放大图。
图2(a)是第1实施方式的固定板的后视图。
图2(b)是图2(a)的Ⅲ部放大图。
图3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卡定突起部和卡定槽的重叠状态的图。
图4是第2实施方式的固定板的卡定突起部的放大图。
图5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卡定突起部和卡定槽的重叠状态的图。
图6是第3实施方式的固定板的卡定突起部的放大图。
图7是第4实施方式的固定板的卡定突起部的放大图。
图8是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卡定突起部和卡定槽的重叠状态的图。
图9是第5实施方式的固定板的卡定突起部的放大图。
图10是说明第5实施方式的卡定突起部和卡定槽的重叠状态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以往的轴承装置的要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轴承装置。本实施方式的轴承装置9例如作为用于变速箱中的齿轮等旋转支承部中的轴承装置来使用,与以往构造的图11同样地具有:在内圈1与外圈2之间配设有多个滚动体3的滚动轴承4;和将滚动轴承4固定在外壳(未图示)上的固定板5。此外,本实用新型中,主要是固定板5的构造与以往构造不同,由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固定板5和外圈2为中心来进行说明(省略内圈1、滚动体3等的图示)。
在外圈2的轴向的端部外周部上形成有供固定板5嵌合的小径层差部7,在小径层差部7的外周面的靠轴向内侧的部分上,沿着周向全周而形成有卡定槽8。
固定板5在中央具有圆形孔部10,并且,呈外形为大致三角形的凸缘状,在三角形状的3个顶点侧形成有螺栓(未图示)的穿插孔12。在固定板5的圆形孔部10的内周部,沿圆周方向以等间隔设有3个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切缺部11。切缺部11的内径侧的面从轴向观察而以直线形状形成。在切缺部11上,以向径向内侧突出且与外圈2的小径层差部7的卡定槽8卡定的方式形成有卡定突起部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339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半导体降温功能的动漫复制台
- 下一篇:彩色数字图像曝光到缩微胶片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