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级吸能式汽车前防撞梁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30181.1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9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春;杨建将;顾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吸能式 汽车 前防撞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防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防撞梁。
背景技术
汽车前防撞梁是安装在汽车的车架的前端,当汽车发生前方碰撞时候,它可用于抵抗撞击的,通过本身的压溃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它是汽车的一个关键性零部件,在汽车被动安全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汽车前防撞梁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整体的安全性。汽车前防撞梁总成主要由防撞梁主体和吸能盒构成,在汽车碰撞中,主要通过吸能盒的溃缩来吸收碰撞能量,碰撞根据能量从大到小可分为:一级碰撞、二级碰撞、三级碰撞、四级碰撞,当发生三级碰撞、四级碰撞时,由于碰撞能量较小而不足以使得吸能盒溃缩时,现在的吸能盒对于该种碰撞能量吸收效果差。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3402106U,授权公告日2014年1月22日,公开了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安装结构以及汽车,其中,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安装结构包括前防撞梁总成和两个前纵梁,前防撞梁总成包括前防撞梁本体,前防撞梁本体的后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前防撞梁吸能盒,两个前防撞梁吸能盒的后表面分别与一个前防撞梁安装板的前表面连接,两个前防撞梁安装板的后表面分别与两个前纵梁的前端连接。在高速碰撞中,前防撞梁总成能有效吸收和分散能量,最大程度减少对乘员舱的伤害。其不足之处是现有的汽车前防撞梁对于一级、二级碰撞能量吸收效果好,而三级、四级碰撞无法导致吸能盒溃缩,因此对于三级、四级碰撞能量吸收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根据碰撞能量大小,采用不同的吸能方式,吸能效果更好的多级吸能式汽车前防撞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级吸能式汽车前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和一级吸能盒,一级吸能盒垂直固定在防撞横梁同侧的两端,还包括二级吸能盒,所述的一级吸能盒套设在二级吸能盒外,所述的一级吸能盒相对的两个侧面设有若干腰形孔A、腰形孔B,螺栓A从腰形孔A处贯穿二级吸能盒并通过螺母锁紧,螺栓B从腰形孔B处贯穿二级吸能盒并通过螺母锁紧,所述的螺栓A的直径大于螺栓B的直径,腰形孔A的长度大于腰形孔B的长度。
当发生四级碰撞的时候,碰撞能量通过一级吸能盒、二级吸能盒之间的相对移动摩擦消耗,发生三级碰撞时,通过螺栓B的剪切力以及两个吸能盒之间的摩擦力消耗掉,发生二级碰撞时,通过螺栓A的剪切力以及两个吸能盒之间摩擦力消耗掉,当发生一级碰撞时,一级吸能盒、二级吸能盒溃缩吸收碰撞能量;因此本结构能根据碰撞能量大小,采用不同的吸能方式,能量吸收效果好。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撞梁本体整体呈弧形结构,其截面呈目字形。弧形能够增加防撞梁本体的整体强度,目字形截面也是为了增加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一级吸能盒、二级吸能盒之间过盈配合,所述二级吸能盒的外端设有连接法兰。过盈配合,一级吸能盒、二级吸能盒相对移动时摩擦力较大,吸能效果好。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能根据碰撞能量不同,采用不同的吸能方式多级式吸能,吸能效果更好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级吸能盒与二级吸能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防撞梁本体1 一级吸能盒2 二级吸能盒3 腰形孔A4 腰形孔B 5 螺栓A 6 螺栓B 7 连接法兰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多级吸能式汽车前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1和一级吸能盒2,防撞梁本体1整体呈弧形结构,其截面呈目字形,一级吸能盒垂直固定在防撞横梁同侧的两端,还包括二级吸能盒3,一级吸能盒套设在二级吸能盒外,一级吸能盒2、二级吸能盒3之间过盈配合,二级吸能盒的外端设有连接法兰8,连接法兰与汽车的车架的前端螺栓连接,如图2所示,一级吸能盒3相对的两个侧面设有若干腰形孔A4、腰形孔B5,螺栓A6从腰形孔A处贯穿二级吸能盒并通过螺母锁紧,螺栓B7从腰形孔B处贯穿二级吸能盒并通过螺母锁紧,螺栓A的直径大于螺栓B的直径,腰形孔A的长度大于腰形孔B的长度,螺栓A、螺栓B连接好之后,全部位于腰形孔A、腰形孔B的最右端,这样保证当防撞梁本体发生碰撞时,一级吸能盒、二级吸能盒的能沿着腰形孔同步移动、摩擦吸能,同时腰形孔A的长度大于腰形孔B的长度,保证螺栓A的最大移动距离大于螺栓B的最大移动距离,发生碰撞时,直径小的螺栓B先受到剪切力剪断。
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当发生四级碰撞的时候,螺栓A、螺栓B在腰形孔A、腰形孔B内移动,碰撞能量通过一级吸能盒、二级吸能盒之间的相对移动摩擦消耗;发生三级碰撞时,一部分能量通过一级吸能盒、二级吸能盒之间的相对移动摩擦消耗,剩余的能量通过螺栓B的剪切力消耗掉;发生二级碰撞时,一部分能量通过两个吸能盒之间的摩擦消耗,剩余一部分能量通过螺栓A、螺栓B的剪切力消耗掉;发生一级碰撞时,一级吸能盒、二级吸能盒溃缩吸收能量。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能根据碰撞能量不同,采用不同的吸能方式,吸能效果更好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301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施工现场运输车的洗车平台
- 下一篇:运钞车天窗遥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