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04132.0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49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智亮;程应祥;黄小双;陈美华;邓锦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亿纬赛恩斯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5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韩国胜;黄建祥 |
地址: | 516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电池在日常的生活及生产活动中被广泛使用,也称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消费品之一。电池模组是采用若干个电池模块连接并组装而成,使用电池模组时,每个单体的电池模块都会产生热量,如果长时间使用,若干个电池模块的热量则会聚集,如不及时对电池模组进行散热冷却,则会对电池的性能、使用寿命以及使用的安全性产生影响。传统的电池模组常采用自然散热的冷却方式,但是该方式效果不佳。现有技术还存在水冷或强制风冷的散热方式对模组整体进行冷却,由于电池模组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单体电池模块,所以对电池模组整体进行水冷或风冷效果也不是很好。本申请人在先申请CN 201528027U公开一种电池组散热装置,请参考图1所示,该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外壳100、设于散热外壳100内的单体电池200周围的散热片300,以及导热连接于散热外壳100和散热片300之间的绝缘导热件400。该散热装置能在一定程度上将多个单体电池的热量传递出来并快速散热,但是,电池模组整体的温度依然比较高,散热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故亟需对现有技术作出改进,以满足其实际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的冷却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结构稳定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的冷却方法,该方法简单方便有效,能有效解决电池模组的散热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主要由多个单体电池组成的电池阵列、穿插于所述电池阵列中的散热片,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池阵列两侧的通入制冷剂的冷却管,所述散热片迂回的穿插于所述电池阵列中,并穿出所述电池阵列固定于所述冷却管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与所述电池阵列、所述散热片和所述冷却管一体成型的壳体,以将所述电池阵列、所述散热片和所述冷却管封于所述壳体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片采用柔性的石墨材料制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池阵列中的多个单体电池呈对齐阵列布置,或者,多个单个电池呈错列布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冷却管呈迂曲管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池阵列包括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的单体圆柱电池,分别为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所述散热片包括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的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散热片的第一侧面沿着所述第一电池的轴向包裹于所述第一电池外,所述第一散热片的第二侧面沿着所述第二电池的轴向包裹于所述第二电池外,所述第二散热片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电池接触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散热片和所述第二散热片的宽度与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的轴向长度相等。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冷却管包括与所述单体圆柱电池的轴向相平行的第一段,以及与所述第一段相垂直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采用圆弧过渡连接,所述散热片固定于所述第一段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段设置于所述电池阵列的两侧,并位于相邻两单体圆柱电池之间的对应位置。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对所述的电池模组的冷却方法,该方法是将电池阵列的单体电池热量传导至迂回穿插于电池阵列中的散热片上,再传导至冷却管处与其内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采用迂回穿插于电池阵列的散热片,可以增加散热片与电池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进行热传导,并将热量传递给冷却管,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对电池阵列的冷却,冷却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模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模组的内部结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散热外壳;200、单体电池;300、散热片;400、绝缘导热件;
1、电池阵列;11、第一电池;12、第二电池;2、散热片;21、第一散热片;211、第一侧面;212、第二侧面;22、第二散热片;3、冷却管31、第一段;32、第二段;4、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亿纬赛恩斯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亿纬赛恩斯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041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