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手持式微量微生物移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4301.7 | 申请日: | 2014-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3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芳;康乐;张爱荣;李向平;周建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建芳 |
主分类号: | B01L3/02 | 分类号: | B01L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3000 河南省驻马***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手持 式微 微生物 移液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手持式微生物移液器,用于理化,微生物分析人员移取微量的各种试剂及样本。
背景技术
移液器是一种新型的超简便实验用器皿。当前,无论是在化工,微生物制剂还是生物实验室,以及在医用检测实验中,都离不开移液器。传统的微量微生物移液器,由吸管和与之分体的洗耳球组成,操作时,将洗耳球直接安装至微量吸管上,一手握紧洗耳球,一手持微量吸管,然后一手挤压洗耳球,待挤压的洗耳球排出其中的空气时,产生的负压将液体通过微量吸管吸入,待液面高于所需的液体高度时,迅速移除洗耳球,手指立即按住微量吸管的吸气口,然后缓缓放开手指,液面开始下降,待液面刚好在所需的刻度时,读取微量吸管凹面的最低处即是所需要的刻度量,根据需要取出的液体量控制手指放开的时间,达到移取定量试剂的目的。由于洗耳球排出的气体随着人手力量的大小,会造成力量大时会造成负压过大,由于微量吸管的刻度有限,所以一旦力量过大时,吸入的液体会随着微量吸管吸入到洗耳球内;用手掌握微量吸管时,手指和微量吸管的管口必须严密,否则吸入的液体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无法到达所需要的刻度,无法吸取准确的量,往往需要反复多次,给操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外,接触的液体往往是易污染或者有毒的,所以必须戴手套操作,而手套和微量吸管开口处无法接触严密,所以同样会造成接触不严而无法准确吸量。国外的移液抢,操作方便,但是价格昂贵,此外,活塞式移液器,移液阀式移液器,气囊式移液器等,由于结构复杂,不易操作,操作不便,成本较高,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手持式微量微生物移液器,克服现有技术中,操作复杂,容易造成试剂,药品等的二次污染,以及移液量度不准确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手持式微量微生物移液器,包括微量吸管,橡胶管,挤捏部。所述微量吸管上缘设有第一连接部,橡胶管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挤捏部上设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插入第二连接部内部,所述第四连接部插入第三连接部内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直径等于或小于第二连接部直径,第四连接部的直径等于或小于第三连接部直径。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利用第二连接部的橡胶的收缩性达到密封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与第四连接部,利用第三连接部的橡胶的收缩性达到密封配合连接。
所述微量吸管为有机玻璃材质,刻度范围为0-200mm,最小刻度单位为0.2mm或0.5mm,微量吸管包括取液部,所述取液部为锥形。
所述橡胶管为医用橡胶材质。可替换为医用止血带。长度为50-200mm。
所述挤捏部为医用橡胶材质的橡胶乳头,可以替换为密封弹性橡胶管。
所述第四连接与第三连接部连接时,也可用橡胶圈紧固所述密封弹性橡胶管,提高连接的密封性。
当使用所述移液器时:带有刻度的移液器的取液部插入所需要量取的液体中,单手握持微量吸管以及挤捏部,手指按压挤捏部,排除管内空气,然后放开挤捏部,利用挤捏部的弹性恢复原状,同时吸取所需液体。轻捏挤捏部,使微量吸管内部的液体的下液面到达起始刻度,继续按压挤捏部,根据所要移出的液体体积,使微量吸管内的液体下液面达到终止刻度。
可以实现单手操作,收放更加自如、简便,所述新型手持式移液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加工、易于推广使,是一种方便、有效、实用、安全的新型手持式微量微生物移液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带有刻度的微量吸管,2.橡胶管,3.橡胶乳头,4.取液部,5.第二连接部,6.第一连接部,7.第三连接部,8.第四连接部,9.密封弹性橡胶管,10.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建芳,未经王建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43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