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拉曼探头和可自动对焦的拉曼信号探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3628.2 | 申请日: | 2014-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1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黄梅珍;孙振华;季芸;余镇岗;汪洋;宋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5 | 分类号: | G01N21/65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徐红银;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头 自动 对焦 信号 探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机械、仪器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拉曼探头,以及在激光拉曼光谱测量或拉曼光谱仪中使用的可自动对焦的拉曼信号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具有体积小、速度快、现场化等优点,在药品、食品安全、安检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便携式拉曼光谱仪一般由小型半导体激光器、拉曼光纤探头、光谱仪及计算机系统构成。其中,拉曼探头的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将激光高效传导并聚焦于待检测样品,另一方面高效收集和过滤拉曼散射信号并将其传导至光谱仪。
拉曼光谱的激发效率与激光线宽以及能量密度等有关。为了获得较强的拉曼信号,需要将激光精确地对准聚焦于被测样品以获得较高的激光能量密度。因此,在大型拉曼测量系统中都配置了显微聚焦系统,操作人员借助显微图像进行人工对焦。目前,商品化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系统因体积限制一般不含显微聚焦系统,而拉曼光纤探头仅能通过手动调节的方式对焦,操作麻烦,无法精确对焦,导致拉曼强度减弱,信号不稳定等等。
商品化的一种定距离探头通过在探头前加装固定长度套筒来固定测量距离从而确保聚焦的新型探头。这种探头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对焦操作过程,但使用这种探头进行测量时,套筒必须与样品进行接触,如果样品表面不平整,将不能精确聚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精确自动对焦使收集到的拉曼信号最大化的拉曼探头、可自动对焦的拉曼信号探测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拉曼探头,所述拉曼探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一滤光片、反射镜、第四透镜、第二滤光片、第三滤光片、第四滤光片、第二透镜、光强探测单元;沿着光纤输出光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一透镜、第一滤光片和反射镜,第一透镜、第一滤光片与光路垂直,反射镜与光路成45度,沿着反射镜反射光的方向45度设置第二滤光片,第二滤光片与反射镜平行设置,在第二滤光片的反射光路上垂直设置第四透镜,反向沿着第四透镜和第二滤光片的光路方向依次设置第三滤光片、第四滤光片和第二透镜,第二透镜的另一侧设置光纤;第三滤光片与光路成45度设置,第四滤光片和第二透镜与光路垂直,第三滤光片的另一侧设置光强探测单元;激光从光纤传导进入拉曼探头后,由第一透镜将其变成平行光,然后经过第一滤光片对光谱进行纯化处理,再依次经过与平行光呈45°设置的反射镜反射、第二滤光片反射来改变光束路径,最后由第四透镜将激光聚焦于被测样品;被测样品被激光激发后发生拉曼散射,散射光和反射光反方向进入拉曼探头由第四透镜收集,其中的拉曼散射光透过由第二滤光片及第四滤光片构成的镜片组,再经由第二透镜会聚耦合进入光纤,非拉曼信号光由第二滤光片及第四滤光片构成的镜片组所阻挡抑制(反射或吸收),因此不能到达第二透镜,其中被样品反射回来的激光由第三滤光片反射,进入光强探测单元;
所述光强探测单元包括:第三透镜、小孔以及光电转换器件,所述小孔处于第三透镜的焦点处;第三滤光片反射的激光经第三透镜聚焦,会聚后再经过小孔,通过小孔照射在光电转换器件上,被光电探测器件接收探测。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滤光片之后以及所述第四滤光片之前设置第三滤光片,此时,被样品反射回来的激光一部分由第二滤光片反射,另一部分由第三滤光片反射,第三滤光片反射的激光进入光强探测单元;第二滤光片透射的拉曼光再经由所述第四滤光片、第二透镜会聚耦合进入光纤。
优选地,所述第二滤光片和第三滤光片为二色镜,与光路成45°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二滤光片和第三滤光片不平行,两者对激光反射而对拉曼散射光透射。
优选地,所述反射镜、第二滤光片、第三滤光片,均与光路成45°角;所述第一滤光片、第四滤光片则与光路成90°。
上述拉曼探头,当被测样品不在所述拉曼探头的焦点处时,激光将通过光路会聚于小孔的前方或后方处,仅小部分光能通过小孔,样品离焦点越远,能通过小孔的反射光越少;仅当激光光斑正好聚焦于物体上时,反射的激光的光斑将通过光路会聚于小孔,几乎全部的反射光能将通过小孔,光电转换器件接收到的光强信号最大。由于小孔的空间选择性,在对焦状态下,大部分能量能够通过小孔,此时光电转换器件得到光强最大。这样就将一个对焦的测距问题转化为一个光学上量化的光强测量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36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氧化安定性测定器
- 下一篇:一种金标试纸条定量分析仪的检测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