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圆磨床主动测量控制仪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0978.3 | 申请日: | 2014-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4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吴汶芪;俞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4B49/02 | 分类号: | B24B4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磨床 主动 测量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圆磨床主动测量控制仪。
背景技术
由于轴承内径的精度要求较高,切实提高内外径磨削的质量和效率,对轴承生产有着重要意义,采用主动测量控制仪可解决这一重要问题。主动测量控制仪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系统,磨加工设备也由原来的手工操作和加工后测量转入在线自动测量控制。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主动测量装置始终测量着工件的尺寸,并将其尺寸变化量随时传递给控制仪,再由控制仪发出信号(如粗磨、精磨、光磨和尺寸等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主动测量控制仪可与主动测量装置配合使用,广泛应用于全自动磨床,实现内外径磨加工主动测量,以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为实现磨削加工自动化打下了基础,是轴承、汽车行业必备检测仪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内圆磨床主动测量控制仪,振荡器电路将电感传感器所检测的工件尺寸变化量转变为电量,整流滤波电路将交流信号转化成直流信号;直流输出信号送到发讯电路;该内圆磨床主动测量控制仪性能可靠,可使轴承的磨削精度达到1μm。
本实用新型包括振荡器OS、耦合电容C110、耦合线圈T2、信号取样电位器Wl04、电感传感器Td、第一功率放大器P1、第二功率放大器P2、整流滤波模块R、第一运算放大器IC20l、第二运算放大器IC30l和发讯电路模块TC;所述的第一功率放大器P1包括第二晶体管BGl02和第三晶体管BGl03;所述的第二功率放大器P2包括第一整流三极管BG201和第二整流三极管BG202;第一运算放大器IC20l和第二运算放大器IC30l的型号均为F007C。第二运算放大器IC30l的输出端与量程转换模块C的输入端连接,量程转换模块C的输出端连接测量表;发讯电路模块TC的输出端接机床电器控制柜。
所述的振荡器OS包括选频模块、输出模块、基准点取样电路、第一振荡电阻Rl0l和第一稳压管Dl0l;所述的选频模块包括第三振荡电阻R103、第一晶体管BGl0l和选频回路,选频回路包括振荡线圈T1和第四振荡电容Cl04;输出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BGl04;所述的基准点取样电路包括第八振荡电容Cl08和第二电位器Wl02。所述振荡线圈T1的输入线圈两端分别与第四振荡电容Cl04的一端连接,且第四振荡电容Cl04的一端接地;第三振荡电阻R103和第三振荡电容C103的一端均与振荡线圈T1的输入线圈连接;第三振荡电阻R103的另一端接第一晶体管BGl0l的发射极;第三振荡电容C103的另一端与第一晶体管BGl0l的基极、第二振荡电阻R102的一端及第二振荡电容C102的一端连接;第二振荡电阻R102和第二振荡电容C102的另一端均与第一晶体管BGl0l的集电极、第一振荡电阻Rl0l的一端、第一振荡电容C101的一端及第一稳压管Dl0l的负极连接;第二晶体管BGl02的基极与振荡线圈T1的输出线圈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第三晶体管BGl03的集电极、第四晶体管BGl04的集电极、第四振荡电阻R104的一端及第一振荡电阻Rl0l的另一端连接,发射极与第三晶体管BGl03的基极连接;第三晶体管BGl03的发射极与第二稳压管Dl02的正极、第七振荡电容C107的一端、第六振荡电阻R106的一端、第六振荡电容C106的一端及第八振荡电容C108的一端连接;第二稳压管Dl02的负极接第四晶体管BGl04的基极;第四晶体管BGl04的发射极与第九振荡电阻R114的一端连接;第九振荡电阻R114的另一端与第八振荡电阻R108的一端、第九振荡电容C109的一端及耦合电容C110的一端连接;第八振荡电阻R108的另一端与第九振荡电容C109的另一端、第七振荡电容C107的另一端、第六振荡电阻R106的另一端、第五振荡电阻R105的一端、第五振荡电容C105的一端、第一振荡电容C101的另一端、第一稳压管Dl0l的正极、第一电位器Wl01的活动端及第三电位器Wl03的活动端连接并接地。第六振荡电容C106的另一端与第一电位器Wl01的固定电阻端一端连接;第五振荡电容C105的另一端与振荡线圈T1的输出线圈另一端连接;第五振荡电阻R105的另一端接第四振荡电阻R104的另一端;第八振荡电容C108的另一端与第二电位器Wl02的固定电阻端一端连接;第二电位器Wl02的活动端与第三电位器Wl03的固定电阻端一端及第七振荡电阻R107的一端连接;第七振荡电阻R107的另一端接第三电位器Wl03的固定电阻端另一端;耦合线圈T2的输入线圈两端分别与耦合电容C110的另一端和电感传感器Td的一端连接;耦合线圈T2的输出线圈两端分别与第四电位器Wl04的固定电阻端一端连接;第四电位器Wl04的固定电阻端一端和电感传感器Td的另一端均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09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