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滞燃负极打火单元及包括该负极打火单元的火花塞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0848.X | 申请日: | 2014-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3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振宇 |
主分类号: | H01T13/20 | 分类号: | H01T13/20;H01T1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张文祎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滞燃 负极 打火 单元 包括 火花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火花塞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滞燃负极打火单元及包括该负极打火单元的火花塞。
背景技术
参见图1所示,中国专利号为201320592082.4的“一种火花塞”公开了一种火花塞200,包括火花塞外壳201、绝缘体202和中央电极203;
所述火花塞外壳201内设中空腔204,所述绝缘体202固设在中空腔204内下部,所述中央电极203被包覆在绝缘体202中,所述中央电极203上顶部延伸穿出绝缘体202裸露在火花塞外壳201的中空腔204内;所述绝缘体202可采用高的热导率的材料,如烧结氧化铝陶瓷材料制造;
所述中央电极203上方设有负极打火单元205,所述负极打火单元呈圆柱状,所述负极打火单元205的下边缘处的中空腔204内壁上设有阻挡装置206;中空腔204的上端缘缩口弯折形成限位部207,所述负极打火单元205固定在限位部207和阻挡装置206之间;所述负极打火单元205上均匀设有4个纵向贯通负极打火单元205的排气孔208;所述排气孔208的面积占负极打火单元205截面面积的40%。所述中央电极203到中空腔204壁的最近距离大于中央电极203到负极打火单元205的最近距离;
所述负极打火单元205采用导电材料,例如铜、钢铁或镍等,最好的选择是,负极打火单元205采用和火花塞外壳201同样的材质,这样可以保证负极打火单元205和火花塞外壳201具有同样的膨胀系数,保证负极打火单元205和火花塞外壳201之间的固定不至于发生移动。
上述火花塞存在如下缺陷:中央电极与负极打火单元在打火后,火花塞存在有滞燃现象。所谓滞燃是指点火后,从火花塞喷出的火花点燃燃油有延迟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负极打火单元。该负极 打火单元的重新设计,正是针对上述专利的不足而提出的;通过对现有负极打火单元的改进,可以有效的解决火花塞的滞燃现象,并且可以有效提高动力5%以上。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负极打火单元的火花塞。该火花塞不再出现滞燃现象,可以有效提高动力5%以上。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负极打火单元,包括壳体和上挡板,所述上挡板固设在壳体上部,所述壳体或/和上挡板上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所述壳体的下部横向设有环状体,该环状体通过连接部固定在壳体的下部;所述上挡板与环状体之间的壳体内为中空的防滞燃腔。
优选地,所述壳体和上挡板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有助于减少模具的数量,降低制造成本,也有助于保证壳体强度。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下端顶部设有阶梯槽,所述环状体通过连接部固定在阶梯槽内。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的排气孔在壳体上部环形均匀设置,且壳体上的排气孔设有3-8个。前述结构的作用和功能是:在火花塞点火后,火焰既从上挡板上的排气孔喷出,也可从壳体上部侧面喷出,形成近似火焰球,从而更容易点火发动机。
优选地,所述上挡板上的排气孔设2-8个。
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包括上述负极打火单元的火花塞,包括火花塞外壳、绝缘体和中央电极;所述火花塞外壳内设中空腔,所述绝缘体固设在中空腔内下部,所述中央电极被包覆在绝缘体中,所述中央电极上顶部延伸穿出绝缘体裸露在火花塞外壳的中空腔内;所述中央电极上方设置负极打火单元,该负极打火单元固定在火花塞外壳的中空腔壁上;所述中央电极顶端穿过环状体中部,所述中央电极顶端到环状体内缘之间为打火距离。也即所述中央电极顶端到环状体内壁之间的距离比中央电极顶端到到火花塞中空腔壁小,也比中央电极顶端到负极打火单元的上挡板之间的距离小。
优选地,当负极打火单元的壳体上设有排气孔时,火花塞外壳的相应排气孔位置设有连通孔。这种设置才能使外壳上的排气孔通向火花塞外。
优选地,所述负极打火单元采用与火花塞外壳相同的导电材料。
优选地,所述负极打火单元呈圆筒状,所述负极打火单元的下边缘处的火花塞外壳内壁上设有阻挡装置;火花塞外壳的上端缘缩口弯折形成限位部,所述负极打火单元固定在限位部和阻挡装置之间。
优选地,所述排气孔的面积占负极打火单元截面面积的35-5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火花塞不再出现滞燃现象,可以有效提高动力5%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火花塞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振宇,未经刘振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08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10kV配电网铁塔柱上开关的优化安装结构
- 下一篇:气体辅助加速赶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