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建筑工程填方疏浚泥添料搅拌机械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87087.2 | 申请日: | 2014-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82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童玉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童玉兰 |
主分类号: | E02F5/22 | 分类号: | E02F5/22;C02F1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72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建筑工程 填方 疏浚 泥添料 搅拌 机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港口施工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工程填方疏浚泥添料搅拌机械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港口、航道的疏浚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疏浚淤泥。由于数量多,疏浚泥的处理问题在港口、航道的建设与维护当中显得尤为突出。疏浚工程中产生的疏浚泥通常采用堆放或抛弃的方法,堆放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而海洋抛泥由于引起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另外,在海洋港口等海岸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通常需要大量的土石方来进行填海造陆。我国沿海港口城市多位于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要在当地获得大量的土石方比较困难,远距离开采运输又不经济。通过对疏浚泥进行固化处理,改良其高含水率、低强度的性质而成为具有良好工程性质的土加以运用,是解决以上两个矛盾的较好方法。
将淤泥固化处理后作为填土材料使用的研究在国外较多。也有很多先对疏浚淤泥进行固化处理,而后用作填筑材料的工程,如日本伏木富山港疏浚填海工程、新加坡“长基”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工程等。在我国已经开展了较多的室内试验研究,但还没有工程应用的实例。固化方法在国外已有大型的成套处理设备,由于国情不同,国外处理的目标强度设置较高,因而固化材料的掺加量多,在处理成本上难以为我国所接受。
如一授权公告号为CN203079815U(公告日为2013年07月24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疏浚泥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送疏浚泥的输泥管路,输泥管路的进口端插入处理前的疏浚泥中用以吸取疏浚泥,输泥管路的出口端下方设有用以收集固化处理后的疏浚泥的收集容器,该输泥管路的中部位置处设有用以往输泥管路中添加粉料固化剂的添加口。
又如一申请号CN201410029735.7,申请日为2014年1月22日,申请公布号为CN103833195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高含水率疏浚泥固化吹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挖泥船将航道内高含水率的疏浚泥采用耙吸或绞吸的方式吸入船仓内;
2)启动输泥管路一的进口端泥浆泵和振动台,将挖泥船船仓内的高含水疏率浚泥通过过滤网的筛选之后输送至压滤机内;
3)采用压滤机对输泥管路一输送来的高含水率疏浚泥进行压缩,使疏浚泥进行机械脱水,并利用出水管将脱下来的水排出压滤机
4)利用输泥管路二将压滤机内脱水之后的疏浚泥输送至搅拌装置的料斗内;
5)启动搅拌装置,利用叶片对输泥管路二输送到料斗内的疏浚泥进行搅拌,同时固化剂定量投料管根据实际工程要求将固化剂定量输送至料斗内;
6)疏浚泥被固化剂固化到达工程要求之后通过搅拌装置底部出口处进入投放管路内;
7)将投放管路的投料口移动到工程指定位置处,利用高压气泵对投放管路进行吹气,使投放管路将固化之后的疏浚泥通过投料口到达工程指定位置;
8)固化之后的疏浚泥被投放到工程的指定位置之后,采用振捣器对其进行振动捣实,直到固化之后的疏浚泥内部气泡被排除为止。
再如,朱伟,冯志超等在期刊[中国港湾建设],出版日在2005年10月,页码:27-30页公开的《疏浚泥固化处理进行填海工程的现场试验研究》中指出了疏浚泥现场施工工艺:主要包括4个环节,即疏浚、解泥、混合、填筑。同时稳重也指出在施工效率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增加搅拌时间,固化材料与淤泥混合不均会造成填筑地基性质不均匀,易产生差异沉降和裂缝等问题。
以上三篇文献是本申请的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在国外虽然已有大量的成套设备出现,但是价格昂贵,且操作复杂,在操作复杂过程中技术难度大,因此,市场急需一种价格低,施工时间短,可使固化剂和疏浚泥混合均匀的设备在工程施工中得到实际应用的设备出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缺点,立足于解决现有疏浚泥固化做填筑材料设备成本高,施工时间长,操作复杂、疏浚泥和固化剂不能充分掺合均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填方疏浚泥添料搅拌机械及其施工方法。该设备及其施工方法可以将疏浚泥和固化剂充分掺合作为填筑用途使用,通过该施工方法简单,快速,成本低,可在工程中大量运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建筑工程填方疏浚泥添料搅拌机械,包括安装在驳船两侧船舷或基坑边沿上可拼接加长的竖向导轨,竖向导轨采用角钢或T型钢,内侧为齿形轨道;所述竖向导轨内安装有一个以上可自身移动的移送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童玉兰,未经童玉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870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校用型节能马桶
- 下一篇:立筒插装组合式高应变检测力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