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电用多电缆组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86906.1 | 申请日: | 2014-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2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雒斌;席超;王红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武陟县电业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7/58 | 分类号: | H01B17/58;H02G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电 电缆 组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电用多电缆组装装置,属电力输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力线缆的直径,直接影响到电力线缆所能承受的有效载荷能力,一般来说,电力线缆的直径越大,其所能承担的电能载荷也越大,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电能在输送过程中的损耗,目前在电能输送中,目前最常用的电能输送方式是采用高压交流输电,采用该种方法对电能进行输送时,电力线缆所承载的电能处于按照特定频率做周期交变状态,而当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时,电流将集中在导体表面流过,产生集肤效应,而该现象会随着电流或电压变在导体中传到时的变换频率增加的而越发严重,同时当电力线缆截面直径越大,其集肤效应也越明显,从而导致电能在电力线缆导体表层大量会聚集于总导体表层,而非所设计的平均分布于整个导体的截面积中,从而一方面增加了电缆输电线路的电能损耗,降低电缆的传输容量,另一方面则易导致电力线缆发热现象严重,甚至会引发火灾,因此当前在国内外电缆导体标准中,国家标准(GB3956)中规定的最大铜芯绞合导体为2000 mm2,国际IEC标准(IEC60228)中规定的最大铜芯绞合导体为2500 mm2。
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各个行业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需求剧增,电力设施朝着大容量(高电压、大电流)传输方向发展,因此,提高输电电压等级和增加输电线路电缆导体的截面积,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共识,但由于随着电力线缆直径增加,集肤效应也随之增大,从而一方面增加了电缆输电线路的电能损耗,降低电缆的传输容量,另一方面则易导致电力线缆发热现象严重,甚至会引发火灾,严重影响输电及用电安全,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目前常用的办法是将一根大截面电力线缆的导体分化成若干小截面导体构成,且各小截面导体间设绝缘层隔离,该种方法虽然可以有效的克服集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但也导致了大截面电力线缆生产工艺复杂单一,生产成本过高且生产效率低下,从而致使传统的大截面电力线缆在产量上无法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同时该种电缆直径相对固定,也无法灵活的满足电力施工对有效电缆线径使用的需求,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可灵活使用的大截面电力线缆。
发明内容
本新型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输电用多电缆组装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输电用多电缆组装装置,由导电接头及护套管构成,护套管由管壁及分化隔板构成,分化隔板与管壁内表面连接,且分化隔板分布方向与护套管轴线平行,并将护套管内腔划分为至少两个截面表面积相同的过线腔,过线腔内壁另设电磁屏蔽层,护套管管壁两端外壁上设防滑花纹,护套管管壁外壁另设至少一个支块,导电接头由数量与线腔数量一致的接线鼻并联后安装在绝缘底座上构成,绝缘底座一端包覆在护套管两端,另一端设绝缘挡片将各接线鼻隔离,接线鼻由接线舌及套接管构成,其中接线舌与套接管外壁相切,接线舌上另设至少一个连接螺孔,套接管内表面均布锥形紧固齿。
接线鼻材质为铜、铝、铜合金或铝合金。
护套管管壁、分化隔板及支块均为绝缘材料。
锥形紧固齿为棱锥。
本新型一方面可灵活轻松的解决各类直径要求的大截面电缆使用的的需要,降低了大截面电缆的生产制作成本,另一方面也有效的解决了在大截面电缆中易出现的集肤效应,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电力线缆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理解,以下结合视图及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输电用多电缆组装装置,由导电接头及护套管构成,护套管由管壁1及分化隔板2构成,分化隔板2与管壁1内表面连接,且分化隔板2分布方向与护套管轴线平行,并将护套管内腔划分为至少两个截面表面积相同的过线腔3,过线腔3内壁另设电磁屏蔽层4,护套管两端管壁1外壁上设防滑花纹5,护套管管壁1外壁另设至少一个支块6,导电接头由数量与线腔3数量一致的接线鼻7并联后安装在绝缘底座8上构成,绝缘底座8一端包覆在护套管两端,另一端设绝缘挡片9将各接线鼻7隔离,接线鼻由接线舌10及套接管11构成,其中接线舌10与套接管11外壁相切,接线舌10上另设至少一个连接螺孔12,套接管11内表面均布锥形紧固齿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武陟县电业总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武陟县电业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869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