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带锁舌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71314.2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5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文仲 |
主分类号: | B60R22/30 | 分类号: | B60R22/3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常跃英 |
地址: |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带系统,特别是一种安全带锁舌。
背景技术
汽车在发生意外的情况下,包括汽车短路、外来强大的水压、汽车电池突然缺电等原因,车门会被锁死,无法打开,万一又碰上车内火灾或者外来洪水等意外情况,在这万分火急、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车内人员急需要逃生出去,但是当事人在此时刻多数神智慌乱,一时很难在短时间里在车内找到击破汽车玻璃的工具,往往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媒体也曾多次报导因事故车辆开入大江或湖里导致司机以及乘客死亡的案件,而且车内放置逃生工具会占用汽车室内有限的空间,车主对于此类隐患意识薄弱,经常直接省略掉这类逃生工具,造成在事故出现以后发生严重的后果。
现有技术当中,有一种带撞击头的安全带锁舌,包括插片及带尖端的固定柱,首先,其不能一次性冲压出来的,插片和固定柱为一体造型。在这种技术中插片和固定柱体一般是通过焊接固定的,否则连接很难牢固,固定柱尖端部分一般必须另外采用硬度高的金属材料,才能击破钢化玻璃,必须用工艺固定在固定柱的一端,加工费用及材料成本较高,如果整个固定柱采用硬度高的金属材料,那材料成本高很多,很难推广;其次,金属材料制成的固定柱其重量较大,在其他座位没有乘客时,锁舌通过安全带系统收缩到安全带系统顶部,车在行驶时,带金属材质的固定柱锁舌会撞击车厢表面,往往很容易伤及车辆或者是乘客本身; 再次,在固定柱尖端部分增加盖帽,既增加了成本的同时也不够美观。该技术的产品制作工艺流程:1、冲压插片;2、切割固定柱;3、固定柱打磨一条焊接钩;4、焊接插片和固定柱;5、打磨抛光焊接点;6、固定柱一端钻一个焊接合金等金属材料的小洞,焊接固定撞击头、打磨抛光焊接点;7、电镀;8、安装带帽等许多工序,由此可知,该技术较为复杂,加工费及成本较高,不利于产品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制作工序少、美观且能够作为逃生工具使用的安全带锁舌。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安全带锁舌,包括插片,插片一侧或者两侧设有用于方便在危险时击碎车辆玻璃带尖端的撞击头,还包括用塑胶制成的壳体,所述壳体覆盖插片上部及整个撞击头进而与插片及撞击头形成一个整体。
优选的,所述插片包括用于与插扣锁合的锁舌及与安全带连接的舌体,所述舌体一侧或者两侧设置有凹槽,所述撞击头末端嵌入到凹槽并垂直固定于舌体侧面。
优选的,所述凹槽宽度与撞击头末端宽度相同,深度小于撞击头从末端到顶端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撞击头前端为锥体或三角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撞击头尖端顶部与包围在撞击头尖端外部的壳体侧边边沿持平。
优选的,所述锁舌的插舌部分宽度为10mm-40mm。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包含以下有益效果:1、带撞击头的锁舌具有逃生功能,且不易丢失,使乘客可以在危机时刻容易找到该锁舌从而砸碎汽车玻璃进行逃生;2锁舌外观形状与现有汽车使用的锁舌基本一致,外观较为美观,容易被使用者所接受;2、锁舌沿用现有锁舌前端设计,从而可以使用现有锁舌配件(如安全带插座)而无需改动结构;3、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带锁舌实施例应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带锁舌实施例应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安全带锁舌包括插片1(1)及壳体2,这里用到的插片1(1)为常规的安全带插片1(1),包括用于与插扣锁合的插舌1-1及上部与安全带连接的舌体1-2,插舌1-1的头部宽度,也即与插扣锁合部分的宽度为10mm-40mm,适用于常规的插扣设计。舌体1-2设有让安全带穿过的滑槽,在舌体1-2一侧或者两侧的侧边处,开有凹槽4,该凹槽4宽度与撞击头3末端宽度相同,深度小于撞击头3从末端到顶端的长度,这样,撞击头3可以嵌入到该凹槽4里,通过焊接或其他固定工艺实现固定。该撞击头3为圆柱状或块状金属,具有较强的硬度,其顶端设有一个圆锥形或三角形的尖端,末端垂直固定到舌体1-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文仲,未经陈文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13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肢体骨伤固定板
- 下一篇: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