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接触输电装置和非接触电能发射线圈、接收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2214.3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9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秀兰;曾爽;迟忠君;李香龙;陈艳霞;焦东升;陈建树;关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7/00 | 分类号: | H02J17/00;H01F3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输电 装置 电能 发射 线圈 接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非接触输电装置和非接触电能发射线圈、接收线圈。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非接触输电装置的工作频率低,功率很大,对于电动汽车充电来说,感应式非接触输电可以充分满足电动汽车充电的功率需求。但是,现有的非接触充电装置的工作效率较低。
针对现有技术中非接触输电装置的输电效率较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接触输电装置和非接触电能发射线圈、接收线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非接触输电装置的功率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接触输电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输电装置包括:圆形支架,所述圆形支架中设置有环形凹槽和沿所述圆形支架的直径方向设置的多个磁条槽,其中,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圆形支架同心设置;盘形线圈,盘绕在所述环形凹槽内;磁条,设置在所述多个磁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形成线圈盘,所述线圈盘用于排放所述盘形线圈。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磁条槽包括12个磁条槽。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磁条槽沿所述圆形支架的边缘均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磁条槽与所述盘形线圈叠加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磁条为氧化铁磁条。
进一步地,所述氧化铁磁条为带有角度的U型磁条。
进一步地,所述盘形线圈的外径大于90cm。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接触电能发射线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电能发射线圈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非接触输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接触电能接收线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电能接收线圈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非接触输电装置。
进一步地,非接触电能接收线圈还包括绝磁板,所述绝磁板位于所述磁条和设置所述非接触电能接收线圈的车辆之间。
通过本实用新型,采用圆形支架,圆形支架中设置有环形凹槽和沿圆形支架的直径方向设置的多个磁条槽,其中,环形凹槽与圆形支架同心设置;盘形线圈,盘绕在环形凹槽内;磁条,设置在多个磁条槽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非接触输电装置的输电效率较低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提高非接触输电装置的输电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接触输电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盘形线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接触输电装置。该非接触输电装置如图1所示,图1所示的非接触输电装置可以作为非接触电能发射线圈,也可以作为非接触电能接收盘形线圈。其中,非接触电能发射线圈可以设置在充电桩内,用于对设置在电动车中的电池进行充电;非接触电能接收线圈可以设置在电动车内,用于接收来自充电桩的电磁,以对电动车中的电池进行充电。为了避免电磁兼容的问题,当图1所示的非接触输电装置作为非接触电能接收线圈设置在电动车中时,可以在图1所示的非接触输电装置上设置绝磁板,该绝磁板设置在非接触输电装置中的盘形线圈与车辆之间,用于隔离盘形线圈与车辆之间的磁场。在对电池充电时,分别作为非接触电能发射线圈和非接触电能接收线圈的两个非接触输电装置相对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22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血液透析用导管无菌操作袋
- 下一篇:一种改良型胶囊灯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