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穿戴监测和北斗导航的伤员快速搜救仪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2134.8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5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吴宝明;刘沛;王普领;高丹丹;严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205 | 分类号: | A61B5/0205;A61B5/1455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朱振德 |
地址: | 40001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穿戴 监测 北斗 导航 伤员 快速 搜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卫星定位和生理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伤员快速搜救仪。
背景技术
在野外探险、户外拓展训练及军警执行战斗等特殊任务情况下,及时了解人员的身体状况,以及在发生意外时及时搜救伤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减小伤亡率和伤残率,提高生存能力。
如传统的战场搜救是战后人为搜索受伤士兵,士兵被动等待发现,搜救时间长,容易耽误救治的黄金时间而导致士兵死亡或留下后遗症。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重视发展战场感知、搜救技术;Empirical Technologies公司研制了一款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腕表式心率呼吸监测装备。国内,第四军医大学研制了一种战伤无线生命体征监测系统,通过GSM无线网络传输士兵生命信息,用于救治现场及后送途中对伤员的监护;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研制了一套无线野战搜救与信息管理系统,集成了GPS和CDMA无线网络,实现战时伤员的定位搜救。
再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3647569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野外无线求救装置》,能通过无线扫频方式发出位置信息和求救信息,但其不能监测人员身体状况,信号发送距离也比较短。
目前,集实时伤情感知、位置定位、通信传输于一体的快速搜救装备尚未见有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穿戴式监测和北斗导航技术的伤员快速搜救仪,能够集实时伤情感知、位置定位、通信传输于一体。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基于穿戴式监测和北斗导航技术的伤员快速搜救仪,包括穿戴式生理监测器、北斗模块、微处理器和电源模块,所述穿戴式生理监测器的数据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数据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北斗模块的数据端口与微处理器的数据端口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与穿戴式生理监测器、北斗模块和微处理器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穿戴式生理监测器为设置于头带内的光反射式探头。
进一步,所述光反射式探头包括LED模块和光强探测器,所述基于穿戴式监测和北斗导航技术的伤员快速搜救仪还包括LED驱动电路和信号采集模块,所述LED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LED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LED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微处理器的控制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光强探测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信号采集模块与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LED模块包括一红光LED和一红外光LED。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能够集实时伤情感知、位置定位、通信传输于一体,集成度高,成本低廉,携带方便,环境适用性强,能够用于战场伤员搜救、野外探险、执行特殊任务等人员健康监测及搜救定位。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基于穿戴式监测和北斗导航技术的伤员快速搜救仪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基于穿戴式监测和北斗导航技术的伤员快速搜救仪,包括穿戴式生理监测器、北斗模块、微处理器和电源模块,所述穿戴式生理监测器的数据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数据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北斗模块的数据端口与微处理器的数据端口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与穿戴式生理监测器、北斗模块和微处理器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穿戴式生理监测器为设置于头带内的光反射式探头,所述光反射式探头包括LED模块和光强探测器,所述基于穿戴式监测和北斗导航技术的伤员快速搜救仪还包括LED驱动电路和信号采集模块,所述LED模块为一红光LED和一红外光LED组成的双光源LED模块,所述LED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LED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LED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微处理器的控制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光强探测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信号采集模块与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北斗模块可选用江苏天源公司型号为TM8510的北斗模块,该模块集成了RDSS射频收发芯片、功放芯片、基带等电路,可以实现RDSS收发信号、调制解调等功能。内置RNSS和GPS模块,可以RDSS、RNSS同时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21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膜形成用组合物
- 下一篇:基于蓝牙无线控制的多生理参数测量按摩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