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集排铅功能的烟化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4310.3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1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崔大韡;曹珂菲;邬传谷;冯双杰;许欣;张振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4 | 分类号: | C22B7/04;C22B1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宋合成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集排铅 功能 烟化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色金属冶炼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集排铅功能的烟化炉。
背景技术
烟化炉是常用的有色金属冶炼设备,例如用于炼铅锌的炉渣的处理。相关技术中的烟化炉在处理含铅物料时,如果含铅量过高,铅会在炉体内的熔池底部沉积,沉积的铅会对炉体(炉底水套和炉墙水套)产生危害,严重时会产生渗水甚至爆炸的事故,因此存在改进的需求。同此,此改进也会增强烟化炉对高含铅物料的处理能力和适应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相关技术中的烟化炉处理的物料中的铅含量低,例如,通常不高于7-8%,这样大部分的铅以蒸汽形式排出,炉体内的熔池底部聚集的铅非常少。如果物料中铅含量非常高,例如铅含量在8-15%时,会导致铅沉积在炉体内的熔池底部。对于传统烟化炉,沉积的铅会在炉底不断累积,难以及时有效的排出,从而损坏炉体,导致安全事故。
本申请的发明人进一步认识到,即使在炉体的壁上设置排铅口,烟化炉也需要间断式地运行,以定期排出铅,无法长期连续进行,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由于烟化炉的风嘴(或称为喷枪)对炉体内的熔池的搅动,熔池底部难以形成稳定的铅层,无法有效地排出铅。此外,由于熔池底部的铅容易存在于炉底的耐火砖之间的砖缝内,无法通过打眼放出的方式排出。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集排铅功能的烟化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排铅功能的烟化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具有炉膛,所述炉体上设有风嘴,所述炉膛的底部构成熔池,所述炉体上设有放渣口和排铅口,所述炉体包括炉底水套和炉膛水套,所述炉底水套的内壁设有耐火砖层,所述耐火砖层内设有用于聚集和排出铅的集排铅通道,所述集排铅通道与所述排铅口连通,所述集排铅通道通过构成所述耐火砖层的耐火砖之间的砖缝与所述熔池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集排铅功能的烟化炉具有安全性高、生产效率高、应用范围广的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具有集排铅功能的烟化炉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炉体的端墙的下部设有所述排铅口。
所述集排铅通道包括主通道和分支通道,所述主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排铅口连通,所述分支通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主通道连通,所述主通道的另一端和所述分支通道的另一端封闭。
所述集排铅通道包括直线形的主通道和分别与所述主通道连通的环形或直线形的分支通道。
所述主通道为1-2个,所述分支通道为一个或多个。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集排铅功能的烟化炉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集排铅功能的烟化炉的横向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集排铅功能的烟化炉的集排铅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具有集排铅功能的烟化炉的集排铅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集排铅功能的烟化炉10。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集排铅功能的烟化炉10包括炉体101,炉体101内具有炉膛1011,炉体101上设有风嘴1012,炉膛1011的底部构成熔池10111,炉体101上设有放渣口1013和排铅口1018。炉体101包括炉底水套1014和炉膛水套1015,炉底水套1014的内壁设有耐火砖层1016,耐火砖层1016内设有用于聚集和排出铅的集排铅通道1017。集排铅通道1017与排铅口1018连通,集排铅通道1017通过构成耐火砖层1016的耐火砖之间的砖缝与熔池10111连通。
当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集排铅功能的烟化炉10处理铅含量较高的物料时,熔池10111内会存在液态铅,熔池10111的底部及耐火砖层1016的耐火砖之间的砖缝会有粗铅沉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43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拆卸式氰化夹具
- 下一篇:一种回火工艺流程使用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