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转气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9621.0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9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廖明聪;王朝军;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红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气密封装置,该装置在加工金属薄壁类贮箱类工件时与真空吸附工装配合使用,属于机械加工工艺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金属薄壁贮箱类零件使用场合很多,如空间飞行器的姿控发动机中的贮装液体推进剂的贮箱,是航天器动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以前国内外液体推进剂贮箱主要采用橡胶囊式贮箱,但橡胶囊材料与推进剂的相容性却无法保证推进剂的长期贮存和使用,因此改进成了全金属膜片贮箱,金属膜片贮箱主要采用有色金属中的钛合金、铝等轻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目前发达国家在金属膜片贮箱设计制造和实验时,采用的是先进的金属膜片翻转技术,可对各类航天器中液体推进剂进行全过程有效管理,实现航天器姿轨控动力系统一次可加注15年所需液体推进剂并可长期贮存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各类航天器在轨飞行的可靠性。金属膜片贮箱材料壁厚为δ0.6,目前国内加工时是采用真空吸附工装置于车床上加工,该真空吸附装置密封属于真空静密封,还不能确保其在车削过程中的真空度稳定,容易造成工件在加工中失稳而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金属薄壁贮箱类工件加工中真空吸附 工装稳定性不足的缺陷,提供一种旋转气密封装置,与真空吸附工装配合使用,提高其真空稳定度,确保工件加工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旋转气密封装置采用以下方案:
所述旋转气密封装置包括气密封芯轴、密封盖,轴承、油封、外壳和通气管,其中气密封芯轴后端与通气管一端活动对接,轴承安装在气密封芯轴上,油封套装在气密封芯轴上的轴承两端,在轴承和通气管外安装所述外壳,外壳与通气管刚性连接,密封盖安装于气密封芯轴前端,并与外壳前端面轴向固紧。
本实用新型与真空吸附工装配合使用,加工全金属膜片贮箱类工件,可确保真空吸附工装真空度的稳定,产生稳定的真空吸附力吸紧工件,提高工件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旋转气密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旋转气密封装置使用时与机床和真空吸附工装连接示意图。
图中:1=气密封芯轴、2-密封盖,3-轴承、4-油封、5-外壳、6-通气管、7-隔套、8-真空吸附工装、9-工件、10-机床主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旋转气密封装置包括气密封芯轴1、密封盖2,轴承3、油封4、外壳5和通气管6,其中气密封芯轴1后端与通气管6一端活动对接,所述轴承3安装在气密封芯轴1上,为提高转动稳定性,附 图实施例中采用两个轴承3,两轴承3之间装有隔套7,油封4套装在气密封芯轴1上的轴承3两端,在轴承3和通气管6外安装所述外壳5,外壳与通气管通过螺钉刚性连接,密封盖2安装于气密封芯轴前端,通过螺钉与外壳前端面轴向固紧。
本实用新型所述旋转气密封装置使用时,连接在数控车床主轴10一端,其通气管6穿过数控车床主轴10与连接在数控车床主轴另一端的真空吸附工装8相连,金属膜片贮箱式工件9装在真空吸附工装8的定位面上,气密封芯轴1前端与真空泵相连,当开启机床,车床主轴高速旋转时,通气管6随机床主轴一起旋转,因外壳5和通气管6为刚性连接,外壳5也随之旋转,而气密封芯轴1通过轴承3转换不随机床主轴旋转,真空泵通过旋转气密封装置的气密封芯轴1和通气管6对真空吸附工装吸气,使真空吸附工装和工件间形成真空,对零件产生真空吸附力。在整个加工过程中,真空泵始终可通过旋转气密封装置对真空吸附工装和零件吸气,实现真空动密封,确保真空吸附工装真空度稳定,满足工件加工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述旋转气密封装置主要零件技术要求:
1、旋转气密封芯轴:采用40Cr材料热处理HRC35-42,磨削外圆加工而成;
2、气密封外壳:采用45#材料锻造、热处理HRC28-32,车削加工而成;
3、隔套:采用45#棒料热处理HRC28-32,车削加工而成;
4、通气管:采用45#管料热处理HRC28-32,车削加工而成;
5、轴承、油封:采购标准件。
本实用新型旋转气密封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作各种金属薄壁贮箱类零件真空吸附加工时的工艺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红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航天红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96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减震的半轴夹具
- 下一篇:深孔钻钻床的滑枕旋转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