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输电线杆塔气象监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39615.7 | 申请日: | 2014-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29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 发明(设计)人: | 盛俊英;张峻林;朱兵;邵名声;郭振河;程升平;程金松;凌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黄山供电公司;合肥戎科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W1/04 | 分类号: | G01W1/04;G08C17/02;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北斗 卫星 系统 输电线 杆塔 气象 监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杆塔气象监测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输电线杆塔气象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由于其分散性特点,所处环境变化较多,极易由风偏、雷击、污秽等引起线路故障,特别是局部环境的变化及时掌握更需要在线数据的监测。传统的人工巡视方法由于本身的局限性,缺乏对特殊环境和气候的检测,难以及时掌握线路运行环境的准确气象数据,无法提供线路异常状况的预警。
如何既能实现杆塔气象监测信息传输安全、可靠、稳定,又能降低建设与维护费用,是我国杆塔气象监测急需解决的课题。
北斗卫星通信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卫星通信系统。该系统信号覆盖范围广,可实现全中国大陆地区、周边沿海及近海地区无盲区通信。北斗卫星通信采用码分多址直接序列扩频通信体制,信号传输抗干扰能力强,且传输误码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性能稳定可靠的杆塔气象实时监测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输电线杆塔气象监测系统,包括由北斗卫星,北斗一体式用户机和北斗指挥型用户机构成的北斗卫星通讯系统,气象采集器和上位机通过协议转换单元及北斗卫星通讯系统进行数据通信,所述气象采集器包括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雨量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所述北斗一体式用户机通过风能充电储能系统提供电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输电线杆塔气象监测系统,既能实现杆塔气象监测信息传输安全、可靠、稳定,又能降低建设与维护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可知,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输电线杆塔气象监测系统,包括由北斗卫星,北斗一体式用户机和北斗指挥型用户机构成的北斗卫星通讯系统,气象采集器和上位机通过协议转换单元及北斗卫星通讯系统进行数据通信,所述气象采集器包括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雨量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其中气象采集器将采集到的风速、风向、雨量、气压等气象信息通过串口发送给协议转换单元,协议转换单元将转换后的气象信息通过串口发送给北斗一体式用户机,北斗一体式用户机通过北斗卫星将气象信息转发给北斗指挥型用户机,所述北斗指挥型用户机通过串口与协议转换单元相连,协议转换单元将转换后的气象信息通过串口发送给上位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黄山供电公司;合肥戎科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黄山供电公司;合肥戎科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96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敏性牛津布警示带
- 下一篇:中型管道探测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