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向传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25656.0 | 申请日: | 2014-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1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兆红;林连官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兆红 |
主分类号: | F16D41/10 | 分类号: | F16D41/10;F16D41/066;F16D4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3 | 代理人: | 邓瑶 |
地址: | 315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传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向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传动机构是一种用来传递动力的机构,能够将动力单元输入的动力的方式、方向、速度或者大小进行改变,然后再改变过的动力传递给执行单元,从而达到设计者需要的技术效果,常见的传动机构包括齿轮传动、链传动、带传动以及蜗轮蜗杆传动,所以传动机构一般与动力单元以及执行单元联动。
动力单元在某些机构中,需要将两种运动动作传递给传动机构,然后由传动机构分别带动两个执行单元动作,例如,电机轴的正转以及反转,电机轴正转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第一执行单元动作,但第二执行单元不发生动作,但电机轴反转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第二执行单元动作,但第一执行单元不发生动作;由于传动机构一般与动力单元以及执行单元联动,所以在实现双向传动时,会造成第一执行单元与第二执行单元发生干涉。
申请号201320644475.5公布的一种双向离合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正转齿轮以及反转齿轮,所述传动轴两端活动安装在支架上,所述正转齿轮和反转齿轮分别活动套设在传动轴上,所述正转齿轮内固定有第一从动端面齿轮,所述反转齿轮内固定有第二从动端面齿轮,所述传动轴上固定有与第一从动端面齿轮相配合的第一主动端面齿轮以及与第二从动端面齿轮相配合的第二主动端面齿轮,所述正转齿轮和反转齿轮的内侧端分别由两个钢珠限位板内的活动钢珠定位,所述正转齿轮和反转齿轮的外侧端分别由两个复位弹簧顶住;上述对比文件公开的一种双向离合传动机构,能够实现通过类似于离合器的原理,通过第一从动端面与正转齿轮的啮合与分离、第二从动端面齿轮与反转齿轮的啮合与分离,来实现上述技术目的,但是结构较为复杂,在实现双向不干涉传动时,还需要先控制两个从动端面齿轮与正反转齿轮的啮合与分离,所以在操作时比较麻烦。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创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传动机构,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首先提供一种双向传动机构,用于在第一执行单元与第二执行单元互不干涉的情况下将动力单元的正反运动传递给对应的第一执行单元以及第二执行单元,包括:
主动部,其与所述动力单元连接,并且由所述动力单元产生的正向运动以及反向运动驱动;
第一从动部,其与所述第一执行单元联动连接;
第二从动部,其与所述第二执行单元联动连接;
第一单向结合部,其设置于所述主动部与所述第一从动部之间,当所述主动部传递所述正向运动时所述第一单向结合部将所述主动部与所述第一从动部联动连接;
第二单向结合部,其设置于所述主动部与所述第二从动部之间,当所述主动部传递所述反向运动时所述第二单向结合部将所述主动部与所述第二从动部联动连接。
较佳的,所述主动部为一转动圈;
所述第一从动部为一内轮,所述内轮同心设置在转动圈内;
所述第二从动部为一外圈,所述外圈同心设置在转动圈外。
较佳的,所述第一单向结合部包括:
第一棘齿组;
第一棘爪,其扣搭在所述第一棘齿组上;
第一转动销,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棘爪上;
所述第二单向结合部包括:
第二棘齿组;
第二棘爪,所述第二棘爪搭扣在所述第二棘齿组上;
第二转动销,其设置于第二棘爪上。
较佳的,所述第一棘齿组绕所述内轮的外圆面排列,所述第二棘齿组绕所述转动圈的外圆面排列,所述第一棘爪通过所述第一转动销转动连接在所述转动圈上,所述第二棘爪通过所述第二转动销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圈上。
较佳的,所述第一棘齿组绕所述转动圈的内圆面排列,所述第二棘齿组绕所述转动圈的外圆面排列,所述第一棘爪通过所述第一转动销转动连接在所述内轮上,所述第二棘爪通过所述第二转动销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圈上。
较佳的,所述第一单向结合部包括:
设置在内轮的外圆面上的第一楔形缺口,所述第一楔形缺口与所述转动圈内部形成有第一楔形间隙;
第一滚动柱,其设置于第一楔形间隙内,并且沿所述转动圈的内圆面滚动;
第一弹簧顶杆,其设置于第一楔形缺口上,一端与所述内轮连接且另一端抵触在所述第一滚动柱上;
所述第二单向结合部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兆红,未经陈兆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256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粮食输送链结构
- 下一篇:汽车空调的新型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