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向传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25656.0 | 申请日: | 2014-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1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兆红;林连官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兆红 |
主分类号: | F16D41/10 | 分类号: | F16D41/10;F16D41/066;F16D4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3 | 代理人: | 邓瑶 |
地址: | 315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传动 机构 | ||
1.一种双向传动机构,用于在第一执行单元与第二执行单元互不干涉的情况下将动力单元的正反运动传递给对应的第一执行单元以及第二执行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动部,其与所述动力单元连接,并且由所述动力单元产生的正向运动以及反向运动驱动;
第一从动部,其与所述第一执行单元联动连接;
第二从动部,其与所述第二执行单元联动连接;
第一单向结合部,其设置于所述主动部与所述第一从动部之间,当所述主动部传递所述正向运动时所述第一单向结合部将所述主动部与所述第一从动部联动连接;
第二单向结合部,其设置于所述主动部与所述第二从动部之间,当所述主动部传递所述反向运动时所述第二单向结合部将所述主动部与所述第二从动部联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双向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动部为一转动圈;
所述第一从动部为一内轮,所述内轮同心设置在转动圈内;
所述第二从动部为一外圈,所述外圈同心设置在转动圈外。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双向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结合部包括:
第一棘齿组;
第一棘爪,其扣搭在所述第一棘齿组上;
第一转动销,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棘爪上;
所述第二单向结合部包括:
第二棘齿组;
第二棘爪,所述第二棘爪搭扣在所述第二棘齿组上;
第二转动销,其设置于第二棘爪上。
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一种双向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棘齿组绕所述内轮的外圆面排列,所述第二棘齿组绕所述转动圈的外圆面排列,所述第一棘爪通过所述第一转动销转动连接在所述转动圈上,所述第二棘爪通过所述第二转动销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圈上。
5.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一种双向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棘齿组绕所述转动圈的内圆面排列,所述第二棘齿组绕所述转动圈的外圆面排列,所述第一棘爪通过所述第一转动销转动连接在所述内轮上,所述第二棘爪通过所述第二转动销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圈上。
6.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双向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结合部包括:
设置在内轮的外圆面上的第一楔形缺口,所述第一楔形缺口与所述转动圈内部形成有第一楔形间隙;
第一滚动柱,其设置于第一楔形间隙内,并且沿所述转动圈的内圆面滚动;
第一弹簧顶杆,其设置于第一楔形缺口上,一端与所述内轮连接且另一端抵触在所述第一滚动柱上;
所述第二单向结合部包括:
设置在转动圈的外圆面上的第二楔形缺口,所述第二楔形缺口与所述外圈内部形成有第二楔形间隙;
第二滚动柱,其设置于第二楔形间隙内,并且沿所述外圈的内圆面滚动;
第二弹簧顶杆,其设置于第二楔形缺口上,一端与所述转动圈连接且另一端抵触在所述第二滚动柱上。
7.如权利要求2或4或5中所述的一种双向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圈的端面上轴向连接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与动力单元带连接。
8.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一种双向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圈与外圈之间、转动圈与内轮之间均设置有支撑轴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兆红,未经陈兆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2565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粮食输送链结构
- 下一篇:汽车空调的新型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