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泡沫金属离心油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22028.7 | 申请日: | 2014-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4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敏霞;王派;王昊炜;王佐旭;夏博睿;陈卓杭;于菡菡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43/02 | 分类号: | F25B4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金亭 |
地址: | 30007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泡沫 金属 离心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分离器,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安装在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出口和冷凝器进口之间的设备,可以将夹杂在高压气体中的油滴分离出来并统一回收。
背景技术
在制冷系统中,经压缩后的制冷剂处于高压高温的过热状态。由于它排出时的流速快、温度高,而压缩机汽缸壁上的部份润滑油由于受高温作用,会形成油蒸汽及油滴微粒与制冷剂蒸汽一同排出。油分离器就是一种安装在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出口和冷凝器进口之间的设备,可以起到将夹杂在高压混合气体中的油滴分离出来并统一回收的作用。
根据原理和内在结构,目前油分离器主要分为两种:过滤式油分离器和离心式油分离器。过滤式油分离器主要采用多层钢网重叠在一起构成的过滤芯,由于多层钢网之间的层叠没有支撑,很容易造成钢网层与层之间的粘连和或塌陷,甚至可能造成一定的气流短路,使分离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多层钢网层叠结构也不利于油的聚集与回流,而油滴凝聚在一起会堵塞钢网网孔,增大流通压降。另外,在过滤过程中也是大小油滴一起考虑,在钢网目数的选择上欠缺合理性,造成压降过大或过滤效率下降。
离心式油分离器主要依靠旋转产生离心力将大的油滴甩到壁面上,以达到气油分离的目的,但是对小液滴的作用并不大。小液滴受到的离心力小会导致小液滴会随着气流流出,无法被分离出来,造成分离效果不佳。
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油分离器的分离效果仍是现在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泡沫金属离心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能够有效提高分离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泡沫金属离心油分离器,包括立式圆柱形外筒,在所述外筒的顶部设置有进气导管,在所述外筒的顶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出气导管,在所述外筒的底部形成有集油腔,在所述集油腔的底部设有出油口,在所述外筒的底端设有支架,在所述外筒与所述出气导管之间设有泡沫金属螺旋导向叶片,所述泡沫金属螺旋导向叶片分段设置,从上至下,导向叶片上的泡沫金属孔径逐段依次减小,从上至下,相邻两段导向叶片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少;在所述泡沫金属螺旋导向叶片的下方设有与所述外筒固接的落油伞,在所述落油伞的下面形成有落油孔,所述落油孔位于所述集油腔的上方,所述出气导管的底端位于所述落油伞的上方。
在所述泡沫金属螺旋导向叶片的上表面上设有多道环形导油槽和多道径向导油槽,所述环形导油槽通过所述径向导油槽与导油管连通,所述导油管固定在所述出气导管的一侧,所述导油管的下端位于泡沫金属螺旋导向叶片的下方,在所述导油管的下端设有存油弯头。
所述泡沫金属螺旋导向叶片倾斜设置,内缘低外缘高。
所述泡沫金属螺旋导向叶片的倾角为3°~5°。
所述泡沫金属螺旋导向叶片分四段设置,从上至下分别为第一段导向叶片、第二段导向叶片、第三段导向叶片和第四段导向叶片,所述第一段导向叶片的PPI为90,所述第二段导向叶片的PPI为100,所述第三段导向叶片的PPI为110,所述第四段导向叶片的PPI为120。
所述第一段导向叶片与所述第二段导向叶片之间的间距是所述出气导管外径的0.5倍,所述第三段导向叶片的底面与所述第四段导向叶片的顶面相接触。
所述泡沫金属螺旋导向叶片上形成有疏油涂层。
所述导油管的下端距离泡沫金属螺旋导向叶片的下表面2~3cm。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泡沫金属螺旋导向叶片作为离心部件,在离心的同时进行过滤,即在螺旋导向叶片作用下进行离心作用,部分气体可透过泡沫金属螺旋导向叶片,并进行过滤作用。将泡沫金属螺旋导向叶片作为油分离器的离心过滤装置,泡沫金属螺旋导向叶片由刚性金属骨架和内部孔洞组成,具有优异的物理特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其比重小、不易被气流冲刷变形、孔隙度高、孔隙表面积大,能够增加气流通过面积,加之孔隙的不规则性与随机性,大大增强了油滴与刚性金属骨架碰撞的几率,能够对油滴形成有效的拦截,在作为离心钢架的同时能够起到高效过滤的作用,使气油分离效果得以提高。并且将泡沫金属螺旋导向叶片作疏油处理,使泡沫金属骨架表面形成疏油涂层,使油不易粘在金属骨架表面,有利于油滴的凝聚和进行离心过滤运动,也能够避免油滴阻塞泡沫金属孔隙,便于油的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220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