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无机矿物绝缘多芯柔性防火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19021.X | 申请日: | 2014-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3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顺;闫伯琦;栾澜;王锁山;江俊苏;宋志怡;刘骁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上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29;H01B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2 | 代理人: | 徐淑东;王宇杨 |
地址: | 11603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无机 矿物 绝缘 柔性 防火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无机矿物绝缘多芯柔性防火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蓬勃发展,生活品质不断提高,高层住宅办公大楼、大型商场等随处可见,这些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人们对防火意识的逐渐提高,但现有传统防火电缆,均含有无机材料,在遇火燃烧后,有机材料烧失,使电缆不能长期继续使用。基于上述情况,电缆行业对耐火电缆进行了各种改造,使其同时具有矿物绝缘和云母绝缘的优点,已消除其使用不足,由导体及绕包云母组成线芯,在线芯和铜护套间填充矿物粉(氧化镁),由于采用传统的矿物绝缘制造工艺,矿物绝缘电缆的缺陷仍然存在。
另一方面传统BTTZ防火电缆由于生产工艺及材料限制生产长度较短,大截面电缆只能生产二三十米,用户需用中间接头连接所需长度才能使用,存在较多安全隐患。
综上,传统电缆只能达到耐火等价,均无法达到防火,且现有防火电缆不易生产长尺寸,所以亟待一种防火等级高的电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传统电缆无法满足消防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无机矿物绝缘多芯柔性防火电缆,该电缆防火等级可以达到A类950℃下180分钟正常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无机矿物绝缘多芯柔性防火电缆包括芯体,所述芯体由两个以上芯体单元和填充在芯体单元间的无碱玻璃丝构成,所述芯体单元包括无氧铜导体,所述无氧铜导体外包设有第一无机矿物绝缘带和第一陶瓷化硅橡胶;
所述芯体外,自内而外包设有第二无机矿物绝缘带、第二陶瓷化硅橡胶、紫铜护套和护套。
进一步地,所述护套为无卤低烟护套和/或聚氯乙烯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无机矿物绝缘带为氟金云母带;第二无机矿物绝缘带为氟金云母带。
进一步地,所述无氧铜导体外,自内而外依次包设有第一无机矿物绝缘带和第一陶瓷化硅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紫铜护套为紫铜波纹管,所述紫铜波纹管为外表面经过波纹处理的紫铜管。
进一步地,所述无氧铜导体为多股铜丝绞合而成的导体,所述铜丝为质量含量为99.98的紫铜丝,所述导体横截面为圆形、半圆型、扇形、瓦型、菱形和三角型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新型无机矿物绝缘多芯柔性防火电缆中所述第一无机矿物绝缘带和第二陶瓷化硅橡胶构成绝缘层;所述无碱玻璃丝构成填充层;所述第二无机矿物绝缘带、第二陶瓷化硅橡胶、紫铜护套和护套构成护套层。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紧凑,与传统防火电缆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防火等级可以达到A类950℃下180分钟正常运行;
(2)、金属护套可做接地线又可做屏蔽层,对弱点和信号线不会产生任何干扰,可应用于任何线路及设备;
(3)、紫铜护套经波纹加工电缆成柔性可装电缆盘,运输、安装非常方便;
(4)、新型无机矿物绝缘多芯柔性防火电缆绝缘为无机矿物质,中间无需任何接头,能根据用户需求生产任意长度,电缆更稳定性,防火性能更高、防腐蚀性更好,电导率更高,抗蠕变性能更好,柔韧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无机矿物绝缘多芯柔性防火电缆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电缆单元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
1-无氧铜导体;2-第一无机矿物绝缘带;3-第一陶瓷化硅橡胶;4-无碱玻璃丝;5-第二无机矿物绝缘带;6-第二陶瓷化硅橡胶;7-紫铜护套;8-无卤低烟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无机矿物绝缘多芯柔性防火电缆,如图1和图2所示,该防火电缆包括芯体,该芯体由四个芯体单元和填充在四个芯体单元间的无碱玻璃丝4构成,如图可见还有少量无碱玻璃丝4填充在芯体单元外侧。
本实施例中芯体单元包括无氧铜导体1,无氧铜导体1为多股铜丝绞合而成的导体,铜丝为质量含量为99.98的紫铜丝。无氧铜导体1横截面为圆形。无氧铜导体1外、由内而外依次包设有第一无机矿物绝缘带2和第一陶瓷化硅橡胶3;第一无机矿物绝缘带2为氟金云母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上电缆有限公司,未经宝上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190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