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歧管检测与打标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18856.3 | 申请日: | 2014-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5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蒋玲;张超;万鸾飞;李中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M3/28 | 分类号: | G01M3/28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圣荣 |
地址: | 24100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歧管 检测 标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检测与打标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同时用于检测汽车歧管气密性以及为歧管打标的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零部件厂商在制作一件汽车歧管产品后,需要对其进行气密性检测,之后在对其进行打标,这两个步骤是分开进行,使用不同的设备。
实际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先进行歧管气密检测,气密检测合格后再搬运到打标机上进行筒体打标,但是当大批量生产时常常误工、误时,效率低下,不利于产品快速流动,生产线上的产品积压现象较为严重;由于原先的两台设备本身独立工作,每台设备都需要工装夹持装置和电气控制系统,设备制造费用高,维护工作量大。另外气密机检测的结果对打标机不产生任何影响,即气密合格与不合格产品在打标机均能打标,不具备防错功能,不利于大批量生产作业,导致操作工在操作过程中将不合格的产品当作合格的产品进行了打标,出现不合格产品流向客户,造成不必要的索赔,既给公司经济利益造成损失又损害了公司的声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能够同时进行歧管检测与打标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汽车歧管检测与打标的装置,包括上机架和下机架,所述上机架上设有压紧气缸,所述压紧气缸的气缸杆上设有向下伸缩压紧汽车歧管的定位架,所述下机架上设有密封每个歧管支气管的支气管定位座,所述下机架一侧进气管定位气缸,所述进气管定位气缸的气缸杆上设有侧向伸缩密封歧管进气管的堵件,所述下机架另一侧设有打标机构,所述支气管定位座上设有气密检测机构。
所述气密检测机构包括固定在不同支气管定位座上连接气源的快充阀和慢充阀,以及固定在另一个支气管定位座上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慢充阀安装有流量传感器。
所述上机架或下机架上固定有控制电器部件工作的控制盒。
所述上机架或下机架上固定有报警指示机构。
所述定位架下端与歧管接触的端面设有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将汽车歧管气密与歧管打标机融为一体,打标机根据歧管气密检测结果决定是否打标,避免了误打标的现象发生,不仅降低了设备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用于汽车歧管检测与打标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上机架;2、下机架;3、压紧气缸;4、定位架;5、进气管定位气缸;6、支气管定位座;7、压力传感器;8、快充阀;9、慢充阀;10、流量传感器;11、控制盒;12、打标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可知,该装置固定在机架上,机架包括上机架1和下机架2,其中上机架1上设有压紧气缸3,通常设置有两个,压紧气缸3的气缸杆上设有向下伸缩压紧汽车歧管的定位架4,定位架4下端与歧管接触的端面设有橡胶垫,可避免歧管被定位架4划伤,下机架2上设有密封每个歧管支气管的支气管定位座6,支气管定位座6根据支气管位置和数量布置,为密封垫圈结构,封堵住每个支气管管口,并通过定位架4下压,达到固定歧管并密封支气管的目的。
机架一侧设有侧进气管定位气缸5,通常是固定在下机架2上,进气管定位气缸5的气缸杆上设有侧向伸缩密封歧管进气管的堵件,下机架2另一侧设有打标机构12,完成对歧管的打标,支气管定位座6上设有气密检测机构。通过支气管定位座6和进气管定位气缸5上堵件达到密封歧管检测气密的目的。
气密检测机构包括固定在不同支气管定位座6上连接气源的快充阀8和慢充阀9,以及固定在另一个支气管定位座6上的压力传感器7,其中慢充阀9安装有流量传感器10。机架上还设有控制电器部件工作的控制盒11,电器部件包括快充阀8、慢充阀9、压紧气缸3、进气管定位气缸5和打标机构12,可以通过控制盒11手工控制电器部件工作,也可通过PLC程序编程控制电器部件自动工作。机架上设有报警指示机构,用于反馈压力传感器7和流量传感器10的采集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188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子烟烟棉
- 下一篇:一种速溶固体饮料配方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