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尾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12002.4 | 申请日: | 2014-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3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赵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34 | 分类号: | F01N3/34;F01N3/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韩俊 |
地址: | 21512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尾气 处理 装置 | ||
1.一种车辆尾气处理装置,包括:
尾气管,该尾气管将从发动机排出的尾气排出至大气;
催化器,该催化器设置在所述尾气管上,以利用催化剂对尾气进行净化;
切换阀,该切换阀在所述尾气管上设置于比所述催化器更靠尾气排出方向下游侧的第一部位;
回气管,该回气管的一端经由所述切换阀而与所述尾气管连通,另一端则与所述催化器的尾气排出方向上游侧的入口连通,或与所述尾气管的比所述催化器更靠尾气排出方向上游侧的第二部位连通;
储罐,该储罐设置在所述回气管上;以及
第一单向阀,该第一单向阀在所述回气管上设置于所述回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储罐之间的部位,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空气进气通路,该空气进气通路具有构成三通管的空气总管、第一空气进入管和第二空气进入管,
所述第一空气进入管的一端与所述空气总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的、和所述车辆尾气处理装置的所述尾气管连通的排气管相连通,
所述第二空气进入管的一端与所述空气总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催化器相连通,
在所述空气总管与所述第一空气进入管的一端及所述第二空气进入管的一端的连接部位处设置有流量控制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尾气装置设置有对所述储罐内的尾气压力进行检测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对从所述发动机的所述排气管经由所述尾气管进入所述催化器的气体压力进行检测的第二压力传感器,
从所述储罐经由所述回气管进入所述催化器的气体压力在尾气不朝回 气管排出而朝大气排出时接近于由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气体压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检测流经所述催化器的尾气的温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空气总管的入口处设置有空气压缩泵,以将外部空气抽吸至空气总管中,
在所述第一空气进入管的中途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在所述第二空气进入管的中途设置有第三单向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催化器的尾气排出方向上游侧的入口连通,在所述尾气管的比所述催化器更靠尾气排出方向上游侧的部位设置有防止尾气向发动机逆流的第四单向阀。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尾气管的比所述催化器更靠尾气排出方向上游侧的第二部位连通,
在所述尾气管的比所述第二部位更靠尾气排出方向上游侧的部位设置有防止尾气向发动机逆流的第四单向阀。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回气管上,在所述回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储罐之间设置有对尾气进行压缩的尾气压缩泵,
在所述回气管上,在所述储罐与所述单向阀之间设置有排气阀,
在所述储罐上连接有泄压回路,在该泄压回路上设有泄压阀。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阀设置在所述催化器的尾气排出方向下游侧的出口附近。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尾气压缩泵设置在所述储罐的使尾气流入的入口附近。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阀设置在所述储罐的使尾气流出的出口附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日立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1200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功率柴油发电机组
- 下一篇:生活垃圾制备RDF热解气化燃气清洁高效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