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呼吸气气瓶快速固定背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6784.0 | 申请日: | 2014-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17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方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方杰 |
主分类号: | A62B9/00 | 分类号: | A62B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吕建平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呼吸 气气瓶 快速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辅助配套装备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消防人员使用的呼吸气气瓶固定携带装置。
技术背景
消防人员抢险救援面临的灾害,其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对于有些原因发生的灾害,消防人员在进入灾害现场实施抢险救援时,需要配备空气呼吸器,背负呼吸气气瓶。消防人员背负呼吸气气瓶,是通过将呼吸气气瓶固定在背携架上,利用固定在背携架上的背带进行背负。现有技术的背携架,将呼吸气气瓶固定在背携架上,是由消防人员用绑带将呼吸气气瓶绑缚在背携架上进行固定。现有技术的这种固定方式存在的明显不足,其一是呼吸气气瓶绑缚固定速度缓慢,且绑缚固定速度因人差异很大,而在抢险救援过程中,消防人员能否及时进入抢险救援现场施救,关系到被救人员的生命,时间就是生命,因此绑缚固定速度影响着施救的及时性,影响被抢救人员的生命,因而不能满足消防抢险救援对时间上的快速要求。其二是固定可靠性差,由于呼吸气气瓶是由消防人员通过手系绑缚在背携架上,当绑缚不当,呼吸气气瓶的固定就不可靠,在消防人员背负着呼吸气气瓶快速跑动进入抢险现场的过程中,由于跑动带来的震动,可能会使绑缚呼吸气气瓶的绑带松动,致使呼吸气气瓶从背携架上脱落下来。这会给消防人员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此外,现有技术的气瓶背携,一般只能适用于一种规格的呼吸气气瓶,消防抢险救灾部门需配备多种适应不同规格呼吸气气瓶的背携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呼吸气气瓶背携架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全新结构的呼吸气气瓶快速固定背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呼吸气气瓶背携架存在的固定速度缓慢,固定可靠性差,不能满足抢险救援对时间上的要求,不能适应不同尺寸呼吸气气瓶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由下述技术方案构成的呼吸气气瓶快速固定背携装置来解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气气瓶快速固定背携装置,其构成包括背携架和固系在背携架上的背携带,所述背携架的构成又包括主体支架、固定在主体支架上的上安装架和下安装架、上下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上下安装架上的两根传动柱、固定安装在两根传动柱上的抱臂、设置在下安装架或上安装架上用于驱动两根传动柱带动抱臂抱合或张开的联动自锁机构和操控联动自锁机构动作的操控机构,所述联动自锁机构又包括驱动两根传动柱同步转动的联动机构和锁定传动柱的自动锁定机构,固定安装在两传动柱上的抱臂成对设置,构成抱持气瓶的抱持副,且固定安装在两传动柱上的抱臂数量至少构成两副抱持副。
为了使呼吸气气瓶固定在背携架更为可靠,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呼吸气气瓶快速固定背携装置的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可在主体支架上设计托撑气瓶的托撑架。所述托撑架与主体支架可以为整体结构,即可通过将主体支架下端弯折来构成;也可为分体结构,即可将一个独立的托撑构件通过固定件固定在主体支架上来构成。
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下述各项技术措施可单独采取,也可组合采取,甚至一并采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呼吸气气瓶快速固定背携装置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联动机构可设计成由两个一端分别固定于两根传动柱上另一端通过滑动铰链连接的联动杆和套置在传动柱外的复位扭簧构成,复位扭簧的一端固定在传动柱上,另一端固定在安装架上。滑动铰链可由一个传动柱上的圆孔和另一个传动柱上的条形孔通过铰轴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呼吸气气瓶快速固定背携装置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自动锁定机构可考虑设计成由固定安装在传动柱上驱动棘齿件和一端通过铰链安装在安装架上的定位棘齿件构成,驱动棘齿件与定位棘齿件的棘齿配合构成棘齿锁定副。驱动棘齿件和复位扭簧可安装在同一个传动柱上,也可分别安装在两个传动柱上,优先考虑分别安装在两个传动柱上。固定安装在传动柱上驱动棘齿件,可以是轮缘面上加工有部分棘齿的棘轮,也可以是端弧面加工有棘齿的摆臂驱动棘齿件;优先考虑采用摆臂驱动棘齿件,特别优先考虑采用弧形摆臂驱动棘齿件,且摆臂的弧形与气瓶的弧形相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呼吸气气瓶快速固定背携装置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操控机构有多种结构,优先采用手闸操控机构。手闸操控机构可考虑设计成由操纵手闸、闸缆和复位弹簧构成,复位弹簧一端作用于位于安装架上的弹簧座,另一端作用于构成自动锁定机构的定位棘齿件,闸缆一端与操纵手闸的张合端连接,另一端从复位弹簧中间穿过与定位棘齿件连接。所述手闸可设计成由手闸座和手闸柄通过铰轴构成。所述闸缆可以是裸体钢丝,也可以是外套软管的钢丝,优先采用外套软管的钢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方杰,未经杨方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67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