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压直流断路器无电弧开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4497.6 | 申请日: | 2014-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7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解良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江城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9/54 | 分类号: | H01H9/54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季萍 |
地址: | 2122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直流 断路器 电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装置及方法属于直流断路器灭弧领域,是一种利用分流原理而设计的低压直流断路器无电弧开断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直流输电规模的不断变大,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出现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在今后的直流工程中采用直流断路器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更新,直流断路器将成为以后多端直流电网中不可或缺的设备,而灭弧技术是断路器研究领域的核心课题。在交流输电系统中,电流每周期有2次自然过零点,交流断路器就是充分利用该机进行熄灭电弧,完成介质恢复;而直流系统不存在自然过零点,因此,直流电路的开断比较困难。直流开断最重要的问题,是要采取有效措施让开断直流电流必须创造过零点,使电弧电流减小到零,以致熄灭电弧。
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反向电压法,但这种灭弧方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触头与灭弧栅的损耗,而为了维持其可靠性,则需要频繁地进行维护与检查。此外,由于需要大的电弧间隙和飞弧距离而难于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方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直流断路器灭弧装置在大电流开断时因灭弧能力不强而产生强烈电弧,从而减小断路器本身的寿命甚至烧坏触头的问题。本方法是基于非线性电阻的特性而设计的直流断路器无弧开断的方法,通过电路的分流及非线性电阻的限流能力从而减小直流断路器开断时的电弧,以实现无电弧的开断,最终达到提高直流断路器分段能力及寿命的目的。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压直流断路器无电弧开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可控硅开关、分流电子组件、IGBT、限流电阻、触发及关断电路板、时间继电器电路;所述时间继电器电路包括时间继电器、一号开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与分流组件连接;所述一号开关并联于可控硅开关;可控硅开关负极接头与分流电子组件正极连接,可控硅开关控制接口与时间继电器电路的控制电路连接;所述触发及关断电路板信号输出端与IGBT连接,所述IGBT并联于限流电阻;分流电子组件负极与限流电阻正极连接;所述分流组件由N组电子组件串联而成,所述电子组件由M条电子组件支路并联而成,所述电子组件支路包括1个高分子热敏电阻PTC、1个常值电阻,所述热敏电阻与常值电阻串联。
所述低压直流断路器无电弧开断装置分流组件,其包括的电子组件组数M与断路器最大限电电流Imax、高分子热敏电阻PTC最大通过电流IPTC的关系为M=Imax/Iptc。
所述低压直流断路器无电弧开断装置电子组件,其包括的电子组件支路条数N与断路器最大限电电压Vmax、高分子热敏电阻PTC最大电压Vptc的关系为N=Vmax/Vptc。
所述低压直流断路器无电弧开断装置电子组件支路,其包括的常值电阻为1欧姆。
一种低压直流断路器无电弧开断方法,采用上述任何一种低压直流断路器无电弧开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断路器在正常状态下需要断开时
步骤1,断路器断开、时间继电器电路释放第一次脉冲,由于断路器的机械动作时间比较长,因此时间继电器电路中的控制电路发出可控硅开关触发信号,导通可控硅开关,即分流电子组件先投入电路;正常断开信号通过触发及关断电路板传输至IGBT,IGBT接通电路使限流电阻处于短路状态;
步骤2,第一次脉冲结束,控制电路断开,可控硅开关触发信号解除;此时分流电子组件中的高分子热敏电阻到达高阻,电路中电流很小,但是仍然大于可控硅的维持电流,因此必须加入关断可控硅的电路;
步骤3,时间继电器电路释放第二次脉冲,一号开关闭合,电路电流直接通过一号开关,可控硅开关短路并关断;
步骤4,时间继电器电路第二次脉冲结束,一号开关断开,完成分流电子组件的投切过程,由于分流电子组件的投入使得电路电流减小,达到断路器电路无电弧断开目的;
当断路器在短路状态下需要断开时
步骤①,断路器断开、时间继电器电路释放第一次脉冲,由于断路器的机械动作时间比较长,因此时间继电器电路中的控制电路发出可控硅开关触发信号,导通可控硅开关,即分流电子组件先投入电路;
短路断开信号通过触发及关断电路板传输至IGBT;IGBT线路断开,使限流电阻处于正常接入电路状态,保证短路电流不超过断路器最大通过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江城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江城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44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