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溴氧化液取样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9040.2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5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宋明峰;杨金水;范国兴;盖玉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胡恩河 |
地址: | 30045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取样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体取样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制溴氧化液取样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主要利用浓海水酸法吹出制溴,在制溴过程中,需要对制溴氧化液进行收集取样,由于制溴氧化液呈酸性,并含有部分未反应的氯气,对其进行取样收集,一般采用四氟和PVC等具有防腐蚀的材质,然后人工进行化验分析,确定卤水酸化酸度和氧化氯气的加入量。随着制溴行业的发展,安全、自动化、精细化生产成为主流,而传统的人工取样分析方法无法实现在线实时监测,进而影响了制溴行业向自动化生产的转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制溴氧化液取样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制溴氧化液取样测量装置,包括用于固定的圆形底盘,安装于圆形底盘上的取样桶,圆形底盘的底部中心形成用于安装管道的通孔,所述取样桶顶面形成两个螺纹孔,氧化电极和酸电极通过螺纹孔安装于取样桶内;取样桶底部形成有氧化液进液口,上部侧壁形成有氧化液排液口,氧化液排液口和氧化液进液口外均安装有管路与阀门;所述氧化电极和酸电极通过信号线与转换器连接,转换器通过信号线与计算机连接。
所述取样桶采用具有防止酸性腐蚀的PVC或聚四氟乙烯制成。
所述氧化液排液口距取样桶外顶面的距离是取样桶高度的六分之一。
所述氧化液进液口与圆形底盘的中心形成的通孔同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主要是对制溴氧化液进行收集取样,然后用测酸和氧化电极电位的电极对其进行酸度和氧化电极进行测量;酸度和氧化电位以数值方式显示,达到在线监测,为调整工艺提供依据。最终为达到制溴自动化生产提供基础条件,实现制溴行业跨越性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制溴氧化液取样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 圆形底盘 2 取样桶
3 氧化电极 4 酸电极
5 氧化液排液口 6 氧化液进液口
7 转化器 8 计算机
9 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制溴氧化液取样测量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制溴氧化液取样测量装置,包括用于固定的圆形底盘1,安装于圆形底盘1上的取样桶2,圆形底盘1的底部中心形成用于安装管道的通孔,所述取样桶2顶面沿直径线形成两个螺纹孔,氧化电极3和酸电极4通过螺纹孔安装于取样桶2内;取样桶2底部形成有氧化液进液口6,上部侧壁形成有氧化液排液口5,氧化液排液口5和氧化液进液口6外均安装有管路与阀门9;所述氧化电极3和酸电极4通过信号线与转换器7连接,转换器7通过信号线与计算机8连接。
所述取样桶2采用具有防止酸性腐蚀的PVC或聚四氟乙烯制成。
所述氧化液排液口5距取样桶2外顶面的距离是取样桶2高度的六分之一。
所述氧化液进液口6与圆形底盘1的中心形成的通孔同心。
本实用新型中氧化电极3采用OPR电极,型号为CPS 72D-7TP21;酸电极4采用PH数字电极,型号为CPS 71D-7TP21;转化器采用水分析变送器,型号为CM442-AAM2A4F010B+AK。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主要是把制溴氧化液经取样桶2底部的氧化液进液口6注入到取样桶2中,通过进口阀门9控制流量;然后用氧化液酸化测量口、氧化液配氯率采样口两处安装的测酸和氧化电极电位的电极进行测量;测量结果通过转换器7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测量数据完成后,开启取样桶2侧壁的氧化液排液口5外的阀门9排出氧化液。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主要是对制溴氧化液进行收集取样,然后用测酸和氧化电极电位的电极对其进行酸度和氧化电极进行测量;酸度和氧化电位以数值方式显示,达到在线监测,为调整工艺提供依据。最终为达到制溴自动化生产提供基础条件,实现制溴行业跨越性发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90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