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修复池塘环境的防虫型生态浮床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5969.8 | 申请日: | 201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9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吴伟;罗永巨;孟顺龙;郭忠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8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修复 池塘 环境 防虫 生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修复池塘环境的防虫型生态浮床,属于水产养殖环境生态修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现有的池塘养殖模式大多是传统养殖模式,即以高密度、大量施肥投饵而获得高产量。这种模式下水体中的残剩饵料和养殖品种的代谢排泄物大量积聚,水中有机物、氮、磷含量猛增,水质恶化,污染严重。因此必须重视对水产养殖水体环境的修复和优化。
目前池塘养殖水体环境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因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可操作性强和无二次污染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如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其中浮床植物技术是一种比较新的水体原位修复和控制技术,因其具有众多优点而备受关注。
现有的浮床植物技术是采用细竹杆等浮性材料为框架、渔用网片为固着载体的漂浮式浮床,在其上面移栽高等植物或经人工驯化的陆生植物,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吸附及物种间的营养竞争作用,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氮、磷、有机物等污染,在净化水质环境的同时生产植物的植株。经在全国各地推广使用,净化效果良好。但现有的浮床在广西等南方区域使用时常受到昆虫的干扰,大量嚼食浮床上植物的叶子,使浮床植物死亡,影响净化效果。因浮床设置在养殖水面上,无法通过喷洒药物等措施来防虫和驱虫。
为了改变现状,更大限度地发挥浮床植物技术修复环境的功能,必须对现有浮床设计进行创新和变革,开发一种防虫型的生态浮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简便易行、成本低、效果好并可重复利用的防虫型生态浮床。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修复池塘环境的防虫型生态浮床,包括生态浮床和防虫网罩;防虫网罩与生态浮床通过PVC直角转角三通和PVC边管连接;
所述生态浮床包括若干根PVC管、若干个PVC直角转角三通和渔用尼龙网片;四根PVC管通过四个PVC直角转角三通构成一个长方形框架,渔用尼龙网片固定于所述长方形框架中,形成生态浮床;
所述防虫网罩包括若干根PVC管、若干个PVC直角转角三通和尼龙防虫纱网;四根PVC管通过四个PVC直角转角三通构成一个长方形框架,尼龙防虫纱网固定于所述长方形框架中,长方形框架的四个侧面同样设置有尼龙防虫纱网;
所述生态浮床和防虫网罩之间通过若干根PVC边管相连,PVC边管插入PVC直角转角三通对应空余的一通中;设置于防虫网罩四个侧面的尼龙防虫纱网的固定于对应的PVC管和PVC边管上。
所述PVC管的直径为12.5~19.0 mm,长度为1.5~2.5 m;PVC边管的直径为12.5~19.0 mm,高度为0.15~0.3m。所述PVC直角转角三通直径为12.5~19.0 mm。
所述生态浮床形成的长方形框架长度为1.8~2.2 m,宽度为1.4~1.6 m;防虫网罩长度为1.8~2.2 m,宽度为1.4~1.6 m,高度为0.15~0.30 m。
所述渔用尼龙网长度为1.8~2.2 m,宽度为1.4~1.6 m,网眼直径为1.5~1.8cm;尼龙防虫纱网长度为2.1~2.8 m,宽度为1.7~2.2 m,网眼直径为0.8~1.0 mm。
所述组成生态浮床的四个PVC直角转角三通中空余的一通开口朝上,组成防虫网罩的四个PVC直角转角三通中空余的一通开口朝下,通过若干根PVC边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易行、制作成本低,可拆卸和重复利用,防虫效果好,植株生长良好,生态净化效果明显,特别适用于我国南方夏季虫害严重的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修复池塘环境的防虫型生态浮床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生态浮床;2、PVC管;3、PVC直角转角三通;4、渔用尼龙网片;5、防虫网罩;6、尼龙防虫纱网;7、PVC边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虫型生态浮床,主要用于修复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其适用于我国南方地区夏季植物虫害较严重的养殖区域内的水质净化。
一种用于修复池塘环境的防虫型生态浮床,包括生态浮床1和防虫网罩5;防虫网罩5与生态浮床1通过PVC直角转角三通3和PVC边管7连接;
所述生态浮床1包括若干根PVC管2、若干个PVC直角转角三通3和渔用尼龙网片4;四根PVC管2通过四个PVC直角转角三通3构成一个长方形框架,渔用尼龙网片4固定于所述长方形框架中,形成生态浮床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59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