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修复池塘环境的防虫型生态浮床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5969.8 | 申请日: | 201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9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吴伟;罗永巨;孟顺龙;郭忠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8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修复 池塘 环境 防虫 生态 | ||
1.一种用于修复池塘环境的防虫型生态浮床,其特征是:包括生态浮床(1)和防虫网罩(5);防虫网罩(5)与生态浮床(1)通过PVC直角转角三通(3)和PVC边管(7)连接;
所述生态浮床(1)包括若干根PVC管(2)、若干个PVC直角转角三通(3)和渔用尼龙网片(4);四根PVC管(2)通过四个PVC直角转角三通(3)构成一个长方形框架,渔用尼龙网片(4)固定于所述长方形框架中,形成生态浮床(1);
所述防虫网罩(5)包括若干根PVC管(2)、若干个PVC直角转角三通(3)和尼龙防虫纱网(6);四根PVC管(2)通过四个PVC直角转角三通(3)构成一个长方形框架,尼龙防虫纱网(6)固定于所述长方形框架中,长方形框架的四个侧面同样设置有尼龙防虫纱网(6);
所述生态浮床(1)和防虫网罩(5)之间通过若干根PVC边管(7)相连,PVC边管(7)插入PVC直角转角三通(3)对应空余的一通中;设置于防虫网罩(5)四个侧面的尼龙防虫纱网(6)的固定于对应的PVC管(2)和PVC边管(7)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修复池塘环境的防虫型生态浮床,其特征是:所述PVC管(2)的直径为12.5~19.0 mm,长度为1.5~2.5 m;PVC边管(7)的直径为12.5~19.0 mm,高度为0.15~0.3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修复池塘环境的防虫型生态浮床,其特征是:所述PVC直角转角三通(3)直径为12.5~19.0 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修复池塘环境的防虫型生态浮床,其特征是:所述生态浮床(1)形成的长方形框架长度为1.8~2.2 m,宽度为1.4~1.6 m;防虫网罩(5)长度为1.8~2.2 m,宽度为1.4~1.6 m,高度为0.15~0.30 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修复池塘环境的防虫型生态浮床,其特征是:所述渔用尼龙网(4)长度为1.8~2.2 m,宽度为1.4~1.6 m,网眼直径为1.5~1.8cm;尼龙防虫纱网(6)长度为2.1~2.8 m,宽度为1.7~2.2 m,网眼直径为0.8~1.0 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修复池塘环境的防虫型生态浮床,其特征是:所述组成生态浮床(1)的四个PVC直角转角三通(3)中空余的一通开口朝上,组成防虫网罩(5)的四个PVC直角转角三通(3)中空余的一通开口朝下,通过若干根PVC边管(7)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596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