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侧接结构的建筑拼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61151.2 | 申请日: | 2014-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6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许金锔;吴清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于安(福建)环保模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9/02 | 分类号: | E04G9/0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戴中生 |
地址: | 3627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侧接 结构 建筑 拼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的拼板,特别是涉及一种带侧接结构的建筑拼板。
背景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拼板1’包括板体,板体分为两种,一种为实心板体,一种为中空板体。板体具有光滑的成型面,成型面相对的另一面为装夹面,装夹面上凸设有背楞2’。拼板1’拼接时,在背楞2’上夹上U型偏心夹具3’即可将两块中空模板1’夹紧拼接在一起。但是,拼板1’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上下窜动,而且当这种拼板1’外围架设钢管时,钢管难以固定、夹装在中空模板1’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板体窜动的带侧接结构的建筑拼板。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带侧接结构的建筑拼板,包括板体,板体具有光滑的成型面,成型面相对的另一面为装夹面,以及连接成型面和装夹面的侧接面,所述侧接面上设有连接板体用的侧接结构,侧接结构为凹凸或者卡扣结构。
所述两个侧接面上的侧接结构分别为凹槽;或者所述两个侧接面上的侧接结构分别为凸条;或者所述两个侧接面上的侧接结构分别为凹槽和凸条。
所述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成型面或者朝向所述侧接面;或者所述凸条朝向所述装夹面或者朝向所述侧接面凸出。
所述装夹面上凸设有背楞,所述背楞为多个,至少有两条背楞以能装设夹具固定模板的方式相对设置,或者任意相邻的两条背楞以能装设夹具固定模板的方式相对设置;所述背楞上分别凸设有凸部,从而形成其截面呈十字型、倒T字型、L字型或梯型的背楞。
所述背楞相互平行,且等距离均布。
所述背楞位于外侧的两根的外侧面为无凹凸起伏的光滑平面。
所述板体呈阳角模或者阴角模状。
所述板体的端部形成有端孔,该端孔内安装有堵孔用的堵头或者堵板。
所述板体为中空板体或者实心板体。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带侧接结构的建筑拼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板体侧接面上的侧接结构为凹凸或者卡扣结构,拼接时,凹凸或者卡扣结构能够防止板体窜动,对板体进行限制和定位,即方便拼接,又能提高浇筑品质。
二、装夹时,夹具扣在钢管上,夹具的一端伸进两条背楞之间,且通过凸部卡装在两条背楞之间,从而将钢管装夹在模板上,通过钢管支撑、限定模板,使模板围成设定的浇筑型腔;而且具有凸部的背楞还能进一步提高模板的强度,避免模板在拼接、浇筑时产生明显的变形,还能提高浇筑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中空建筑拼板的拼接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实心建筑拼板的拼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心板体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心板体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中空板体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中空板体的实施例一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中空板体的实施例二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中空板体的实施例三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中空板体的实施例四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中空板体的实施例五的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中空板体的实施例六的截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空板体的实施例七的截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空板体的实施例八的截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中空板体的实施例九的截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采用两条凹槽的侧接结构拼接时,背楞与夹具、钢管的装配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凸条和凹槽的侧接结构拼接时,背楞与夹具、钢管的装配示意图;
图17为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拼板 1’ 背楞 2’
U型偏心夹具 3’ 夹具 1a
扣板 11a 卡销 111a
套筒 112a 锁件 12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于安(福建)环保模板有限公司,未经富于安(福建)环保模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611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穿板预埋套管固定工具
- 下一篇:玻璃纤维废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