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制作瓶罐类玻璃容器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5592.1 | 申请日: | 2014-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9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朱伟国;王永泉;苏谦;韩志强;方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建华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9/347 | 分类号: | C03B9/347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59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作 瓶罐类 玻璃 容器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作瓶罐类玻璃容器的模具。
背景技术
申请人在上面定义的用于制作瓶罐类玻璃容器的模具是特指用于制造具有颈肩的玻璃容器的模具,具有颈肩的玻璃容器如啤酒瓶、红酒瓶、各种调味品瓶和汽水瓶等等。在由瓶罐类玻璃模具制作具有颈肩的前述玻璃容器的过程中,由于玻璃容器的颈肩部位的壁厚相对于瓶体部位要厚得多,因此颈肩部位的变形问题同时受到玻璃容器生产厂商以及玻璃模具制造商的双重关注。引起颈间部位变形的原因是在最后一次吹制成形时(由玻璃雏形吹制成玻璃瓶成品时),速度较快,腔体内部的气体无法迅速排除,而无法排除的这部分气体往往滞(停)留在熔融的玻璃熔体与模具之间。人们还进一步认识到气体滞留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因模具自身结构的特点,即瓶颈处的截面积相对于瓶体骤然变小;二是因玻璃熔体的流动方向自上至下,使气体容易在瓶颈处即颈肩处弥留,夹杂在模具与玻璃熔体之间的气体使制品的瓶颈间出现不饱满现象。
为了有效地避免瓶罐类玻璃容器在颈肩部位出现变形现象,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已有相应的技术方案被披露,典型的如CN101298355A推荐的制作玻璃容器用的模具和CN101298356A提供的制作玻璃容器的模具,这两项专利申请方案对于在二次吹气时使玻璃熔体分布均匀而藉以确保瓶颈部的壁厚尽可能一致有所建树,但是颈肩部位的变形问题难以降低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系其缺憾。又如:CN101298357A介绍的加工玻璃容器用的模具,该专利申请方案对于防止瓶子整体变形有借鉴意义,但是对于解决局部区域特别是前述的颈肩部位的变形不具有可借鉴的意义。再如:CN101298358A披露的一种玻璃容器加工用的模具和CN101298359A提出的一种玻璃容器加工用模具,这两项专利申请方案者是在瓶半模的外壁开设散热槽,以加快散热速度,提高成形效率。进而如美国专利US2006/0212632AⅠ的技术内容中也提及了避免瓶子整体变形的方法,具体可参见该美国专利的说明书0021-0025栏以及该专利的图1和图2。
本申请人认为,上述专利和/或专利申请方案的共同特点都是以热传递的方式改善冷却速度的,之所以称为热传递而非热对流,是因为通气孔是与模具的型腔不相通的,因此在制造玻璃容器时,颈肩部位处的玻璃熔体内的滞留空气便无法以热传递的传导方式驱向外界,故而,颈肩部位的变形问题仅能以加快冷却速度而缓解,但并不能杜绝。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1941791A推出的用于制作瓶罐类玻璃容器的模具在不失冷却速度的前提下能将模具颈肩部与玻璃熔液之间的气体排出,表现为与型腔热对流的方式使滞留于玻璃熔液内的空气逸至外界,最终使玻璃容器的颈肩部位饱满,有效地抑制颈肩部位的变形。因此CN101941791A基本上克服了并不限于上面例举的所有专利方案的欠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建华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建华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55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柱式可调挂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生物膜法四池净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