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2337.1 | 申请日: | 2014-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8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刘莹;盛飞;徐奎江;陈雪;陈文婷;李雪松;张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化工 废水 深度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两级臭氧催化氧化-活性炭联用的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属于工业废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煤制油、煤制气等煤化工产业是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方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均将其作为未来能源技术的制高点,长期大力推进洁净煤技术研发。我国是煤炭储量大国,采用煤炭制气、制油的煤化工项目越来越多。煤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液、废渣,严重制约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已将煤化工“三废”处理列为重大技术研究之一,可见煤化工废水处理的研究对环保有着深远的而重要的意义。
煤化工废水是一种成分复杂且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其主要有机成分为酚类化合物、多环芳烃(PAH)和含有N,S及O的杂环化合物等。煤化工废水的处理流程通常是首先经过隔油-气浮进行除油除渣等预处理,之后废水进入生化反应阶段和混凝沉淀强化处理阶段,但是通常经过以上传统处理手段,煤化工废水中难降解污染物也很难完全去除,生化处理后废水中COD仍在250-450mg/L左右,混凝沉淀后出水中COD在80-180mg/L之间,而且混凝沉淀对色度去除有限,出水中COD、氨氮及色度等难以达到排放标准和回用标准。因此,需要增加进一步的深度处理,以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及资源化的目的。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氧化含有苯环的难降解有机物,具有氧化能力强,没有二次污染等优点。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从反应过程的角度可以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即为难降解有机物的断链、开环,使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第二阶段是让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氧化分解,将部分小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为H2O和CO2。传统一级式臭氧氧化主要是第一阶段的反应,废水中有机物从大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很难再进行下一步的氧化分解,因此有机物仍存在于废水中,只是形式上的变化,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去除,出水仍不能达到排放标准,而且抗冲击能力较差,出水水质不稳定。
臭氧应用于废水处理中,进水中悬浮物(SS)、pH、投加方式和温度等对臭氧催化氧化效果影响较大。当悬浮物过高时,臭氧催化氧化也会将悬浮物有机物氧化分解,从而造成因臭氧的过量无效的消耗而导致废水中有机物没有得到充分氧化,甚至废水中有机物不但不会降低反而会出现升高的现象,对废水深度处理效果影响非常大。因此,臭氧氧化对进水水质要求较高,需要对原水进行调节和控制。臭氧与废水接触方式直接影响臭氧的利用率,臭氧的利用率与运行成本直接相关,也同时直接影响着处理效果。因此,在臭氧催化氧化应用于难降解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中,如何控制进水水质和如何提高臭氧的利用率是臭氧应用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涉及一种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装置,主要基于两级臭氧催化氧化和活性炭吸附联合应用来实现。根据难降解有机物氧化反应机理,采用两级臭氧催化氧化,联合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进行强化,保证出水有机物浓度和色度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回用水标准,具有节省臭氧投加量、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可以用于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装置设有调节水箱,臭氧反应柱I,臭氧反应柱II,活性炭吸附柱,臭氧发生器。所述调节水箱通过出水阀、保安过滤器、提升泵、流量计与臭氧反应柱I相连。所述臭氧反应柱I通过出水阀与臭氧反应柱II相连;所述臭氧反应柱II通过出水阀与活性炭吸附柱相连。所述臭氧反应柱I和臭氧反应柱II设有臭氧催化氧化区I和臭氧催化氧化区II,装填臭氧催化剂。所述活性炭吸附柱设有活性炭吸附区,装填颗粒活性炭。
特别地,所属调节水箱设有沉淀区和储水区两个分区,废水进入沉淀区主要目的在于废水中颗粒态悬浮物进行快速沉淀,从而减少进入臭氧反应柱的颗粒态悬浮有机物(SS),满足臭氧氧化对原水水质较高的要求。沉淀区设有溢流堰用于排水,沉淀区出水进入储水区,沉淀区底部设有污泥排放管。
特别地,所述调节水箱设有沉淀区和储水区两个分区,所述沉淀区设置溢流堰排水,出水进入储水区,沉淀区底部设有污泥排放管。
特别地,所述臭氧反应柱I设有循环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循环水通过循环水出水阀I与循环泵I、水射器I与臭氧反应柱I底部进水管I相连。所述臭氧反应柱II设有循环水系统,循环水通过循环水出水阀II与循环泵II、水射器II与臭氧反应柱II底部进水管II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23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产无结晶痕产品的石墨结晶器
- 下一篇:船舶登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