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压输出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1037.1 | 申请日: | 2014-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1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晶;于胜军;严涵;于俊夫;王彬;容会;王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217 | 分类号: | H02M7/2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压 输出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压输出控制电路,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一些工业电路中,某些电路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的输出电压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确保下级电路的正常运行,而现有的电压输出控制电路采用的是硬件处理方式,虽然硬件有较强的处理能力,效果较好,不过硬件开发造价无疑是阻碍普及的重要因素。人们要求提供一种可靠性与性价比较高,电路结构相对简单,应用范围较广的电压输出控制电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压输出控制电路,以用于解决现有的电压输出控制的成本高昂、电路结构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压输出控制电路,包括可调稳压电源电路Ⅰ1、可调稳压电源电路Ⅱ2、模数转换电路3、匹配控制电路4;其中可调稳压电源电路Ⅰ1、可调稳压电源电路Ⅱ2和模数转换电路3分别与匹配控制电路4连接。
所述可调稳压电源电路Ⅰ1包括变压器T1,滑动变阻器RP1,电阻R1、R2、R3、R4,电容C1、C2、C3,二极管VD1、VD2、VD3、VD4、VD5,三极管VT1、VT2、VT3;
所述可调稳压电源电路Ⅱ2包括变压器T2,滑动变阻器RP2,电阻R5、R6、R7、R8,电容C4、C5、C6,二极管VD6、VD7、VD8、VD9、VD10,三极管VT4、VT5、VT6;
所述可调稳压电源电路Ⅰ1、可调稳压电源电路Ⅱ2的电路结构完全相同。
所述可调稳压电源电路Ⅰ1的电路结构为:变压器T1一端线圈两个线头接到220V电压上,另一端两个线头一个接到二极管VD1上,另一个接在二极管VD3上;滑动变阻器RP1三端分别接到电阻R3、电阻R4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上;电阻R1一端接到三极管VT3发射极上,一端接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上;电阻R2一端接到三极管VT1基极上,一端接到电容C2上;电阻R3一端接到三极管VT3基极上,一端接到滑动变阻器RP1上;电阻R4一端接到滑动变阻器RP1上,一端接到电容C3上;电容C1一端接到三极管VT2集电极上,一端接到二极管VD4上;电容C2一端接到三极管VT2基极上,一端接到二极管VD5上;电容C3一端接到三极管VT2发射极上,一端接到电阻R4上;二极管VD1一端接到变压器T1线头上,一端接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上;二极管VD2一端接到二极管VD1上,一端接到二极管VD4上;二极管VD3一端接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上,一端接到变压器T1线头上;二极管VD4一端接到变压器T1线头上,一端接到二极管VD2上;二极管VD5一端接到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一端接到电容C2上;三极管VT1发射极接到电阻R1,基极接到电阻R2,集电极接到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三极管VT2发射极接到电容C3上,基极接到电容C2,集电极接到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三极管VT3发射极接到电阻R1,基极接到电阻R3,集电极接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
所述模数转换电路3包括模数转换芯片ADC8032,电阻R9、R10、R11、R12、R13,二极管VD11,三极管VT7、VT8;其中模数转换芯片ADC8032端口2接入模拟信号,端口4接地,端口5接电源,端口6接三极管VT7集电极;电阻R9一端接三极管VT7集电极,另一端接三极管VT8集电极;电阻R10一端接三极管VT7发射极,一端接三极管VT8发射极;电阻R11一端接三极管VT8基极,另一端接三极管VT7发射极;电阻R12一端接电阻R11,另一端接电阻R13;电阻R13一端接三极管VT7发射极,另一端接电阻R12;二极管VD11一端接三极管VT8发射极,另一端接到电阻R12;三极管VT7基极和集电极接电阻R9,发射极接电阻R10;三极管VT8基极接电阻R11,发射极接VD11,集电极接电阻R9。
所述匹配控制电路4包括电压比较芯片LM339,与门;其中电压比较芯片LM339端口3接电压,端口12接地,端口4和6接模数转换电路3的输出端,端口5和可调稳压电源电路Ⅱ2中三极管VT5的发射极与电容C6的结合点串联,端口7和可调稳压电源电路Ⅰ1中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电容C3的结合点串联;端口1和2接与门两个端口,与门另一端为输出端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10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遮荫电路
- 下一篇:一种超导磁体宽幅大功率电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