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气管副消音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1322.7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2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胡冬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三惠敏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08 | 分类号: | F01N1/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管 消音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排气管,具体地指一种排气管副消音器结构。
背景技术
排气管副消音器(又名CHAMBER.EXH)作为在排气管在排放气体时第一次消音的重要零部件,保证排气管在排放废气时的消除噪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主要作用及原理:①通过膨胀衰减②用吸音材料消音。
过去的排气管副消音器结构因为其至少两层的结构,此式样有3项缺点。
第一:制造工艺复杂(1、钢丝棉卷附;2、上浆;3、内玻璃棉卷附;4、外玻璃棉卷附;5、三轴上浆;6、干燥;7、外桶二重卷点焊/卷边;8、玻璃棉压入;9、轮边;10、气密检。)
第二:重量增加(至少两层消音材料及2重卷的结构会使整个零部件重量增加)。
第三:成本增加(因其制造工艺的复杂性,促使其制造设备的数量增多或价格昂贵。另外,多个设备的维护保养费用也会增多)。
第四;工作寿命短(排气管内由于工作时温度较高,上浆形成的浆层在高温下逐渐解体。由浆层固定的钢丝棉、玻璃棉等消音材料逐步解体、破碎;再从排气管中排出到车体外;严重影响了消音器的消音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现有的消音器工作寿命短问题的排气管副消音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排气管副消音器结构,它包括圆筒结构的外筒;所述外筒两端设置有下端盖、上端盖;有内筒贯穿所述上端盖、下端盖;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填充有玻璃棉丝层;所述内筒左段均匀布置有蜂窝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只需使用一层消音材料、制造工艺简单;且克服了原有技术使用浆层固定消音材料易受高温影响解体的弊端,工作寿命,及后期的消音效果有了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排气管副消音器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气管副消音器结构透视图。
图3为老式排气管副消音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筒1;端盖2;下端盖21;上端盖22;内筒3;玻璃棉丝层4;蜂窝孔5;内玻璃棉层9;外玻璃棉层10;钢丝棉层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该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附图所示,排气管副消音器结构,它包括圆筒结构的外筒1;所述外筒1两端设置有下端盖21、上端盖22;有内筒3贯穿所述下端盖21、所述上端盖22;所述外筒1与所述内筒3之间填充有玻璃棉丝层4;所述内筒3左段均匀布置有蜂窝孔5。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消音效果实验数据,实验人员对大量的消音器进行实验,其中音量衰减上公差、音量衰减下公差为大量样品中消音效果最佳和最差的消音器的消音实验结果。而大量的数据结果集中分布在样品1、样品2的附近。由此数据得,量化生产消音器成品完全符合对消音效果的要求。
以上未作详细说明,均为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三惠敏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三惠敏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13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